本报讯 (记者 张魁勇) 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深入郫县、青羊区、武侯区和高新区,调研水生态环境改造提升工作。他强调,成都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要科学规划、梯次推进和完善河流水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水文章,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府河石堤堰水利枢纽,既是成都市的防洪屏障,又是控制府河、东风渠灌区和全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引水咽喉。在了解该枢纽的情况后,黄新初说,城市有了水,就增加了灵气,生态建设的关键要素就是水,要统筹考虑丰水期泄洪与蓄水怎样有机结合,通过坡降度调控和基础设施提升,梯度推进河流蓄水,确保枯水期河流仍不断水。随后,黄新初还实地考察了清水河梁江堰水利枢纽、江安河武侯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锦江江滩公园建设情况,他说,水利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重要方面,各地及有关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
调研中,黄新初指出,成都地处岷江与沱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上,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滨水城市。正是有了岷江与沱江的滋润,才有了成都文明的繁衍生息;正是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超越千年的科学建设和延续千年的维修利用,才有了天府之国“水旱从人”的坚实基础。成都市在地理区位上虽然与水为邻,但在资源禀赋上却是一座缺水城市。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大力做好水文章,科学规划和梯次推进全域河流水系建设,打造一批生态河流和人工湿地,以及一批富有人文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让城市水系更加完善,水景更加美丽,水韵更加悠长。
黄新初强调,水利工作是成都新一轮跨越发展必须抓紧抓好的基础工程,要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原则,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着力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生态系统建设、河流水系完善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打造,充分考虑大众化审美需求,有机融入城市文化元素,突出市民共享性,精益求精抓好每个细节,极大提升成都水生态环境。
市领导邓修明、刘超、刘守成、黄平参加调研。
新闻推荐
昨天,以“住成都,好安逸”为主题的第42届成都市房地产交易会(2013秋季)进入第三天,前来逛展的购房者依然络绎不绝。记者现场了解到,房交会这样的“一站式选房”平台对购房者来说,仍然是每年不可缺少的...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