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与求职难并存,记者走访人力资源市场发现——
□本报记者 吴梦琳 杜蕾
“计划招30人,一上午却只有7、8个人填了报名资料。”2月21日,郫县某压缩机制造公司人力专员高小姐看着自己手上寥寥几张报名资料,叹了口气。高小姐告诉记者,公司这次招的主要是普工和文员,待遇也还不错,一般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来询问的人倒是挺多,但是真正报名的人却屈指可数,尤其是28岁以下的更少。”
这并不是个案。新春走入成都各大人力资源市场,记者发现尽管人流如潮,招工的和找工作的都不少,但却存在这样一个怪现象:新生代农民工们直呼找份心仪的工作很难,用人单位也在抱怨“招工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用工单位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双重尴尬呢?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用工与求职观念冲突
薪水是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
20日一大早,“90后”西昌小伙小蔡就满怀希望来到了宇辉人力资源市场,刚经过计算机培训的他希望找到一个电脑方面的工作,可是来来回回转了好几圈,发现没有一份满意的。“要么待遇太低,要么需要经常加班,不然就是工作地点太偏远。”
在记者的调查中,小蔡的心声,代表了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有专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明显的“三高一低”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这也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时,除了工资待遇外,就业环境的舒适度、休假娱乐等福利以及发展空间,也成为重要因素。然而当前一些企业在招工时,恰恰对此不太关注,“企业用工观念和求职者的求职观念相背离,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旺盛,却无法协调的重要原因。”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方指出。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哲的调查中,也得到同样的信息。“现在,薪水只是吸引这批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要素,但非决定因素,他们更在乎工作环境是否顺心,是否与他们的个性相符。”
“根据这一新特点,用人单位方面,急需转换观念,”市场管理方强调,“一些企业不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薪水,员工就应该满足,忽略了新生代农民工要‘饭碗\’更要发展空间的诉求。”市场管理方说,企业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新观念作出调整,提高薪资福利、改善就业环境。
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企业想招人要展现上升空间
在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上,对用工单位服务的只有6个窗口,而对求职者的则有15个窗口,这是市场为应对“求职怪圈”使出的对策。“增加为求职者服务的窗口,是因为增加了对求职者提供职业意向调查、能力评估、等级测评、求职建议、薪资建议等求职指导。”市场管理方介绍。然而,在罗哲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职业指导,用人单位还应对其提供更长远的职业规划。
据罗哲介绍,沿海地区比四川内陆更早面临招工难和就业难的并存问题,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当地有很多企业提供更好的工作待遇和职业保障的同时,与政府合作,把员工送入夜大学习等,一方面可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帮助企业稳定和培养人才。“随着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就业过程中对其进行培养,应成为一个重要途径。”罗哲说。
新闻推荐
四川省调整2013年环保民生工程内容本报讯(记者刘宇男)省环保厅2月22日召开2013年污染防治新闻发布会。据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杨雪鸿通报,2013年四川省环保民生工程实施内容调整为什邡市重金...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