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现代农业建设的“西部标杆” ——探秘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成都试验

来源:成都日报 2011-10-16 00:51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即将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成都市举行,成都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也吸引了全国的目光。10月13日,《农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西部标杆”——探秘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成都试验》,对成都市依托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西部第一、全国领先”为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践进行了深刻解读。本报特转载该文(略有删节),以飨读者。

一座宜居休闲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一个统筹城乡肩负改革重任的试验区,一圈圈定位有独具特色的现代田园……这就是川西平原“以大城市带大郊区”的成都市。

不久前,《农民日报》“走转改”采访组深入成都市郊区,感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丽和谐,探秘现代农业建设的转型升级。现代田园,定位高端,“接二连三”,明晰产权,园区示范,整合资源,专家大院,农家休闲,职业种田……一次次探寻,一个个创新,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

高端战略: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基础

农业必须实施高端化战略,是成都上下的共识。他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对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表述是: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被赋予最重要的基础地位。

成都市的现代农业,紧紧与统筹城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建设美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结合,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在“接二连三”(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联动)中快速发展着。

八年来,成都从高端战略着眼,从顶层设计着手,根据发展水平、功能定位的不同,三个圈层分类推进,整合农业资源要素,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拓展农业功能,实现“接二连三”。依靠科技和政策,让有限的土地增值;依托品牌和产业化发展,让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勾画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微笑曲线”。

整合资源: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的是整合农业资源要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成为制约农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小生产格局,以多种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完善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吸引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和能人从事农业生产,吸引农业企业落户成都。

在政策的带动与鼓励下,郊区基层农民群众探索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业主租赁经营”、“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模式,土地逐渐向种植能手、种田大户集中。为了解除种田主体的后顾之忧,成都市两年来共投入6亿元,已建起146个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今年底将覆盖全市230个乡镇,高标准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截至2010年底,成都全市已经流转耕地面积2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5%。而近期制订出台的《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农用地规模经营比重要达到65%,城镇化率达69%。

资源要素的整合和产业的集中发展效果显而易见,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与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夯实了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变身提档: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科学带动的农业发展,首先体现在发挥人才优势上。在崇州“文井源”生产基地边,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安静庭院,在农忙时节这里又是最热闹的一处地方,这就是2008年成立的“崇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基础上,成都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和高端农业发展。农业不断向着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方向变身提档。

近年来,成都积极引导发展智能温室、标准大棚和简易大棚以及滴灌、喷灌等农业设施,启动设施农业“七园、十片、七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6个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规划建设的10个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示范片面积已达到4.8万亩,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2.7万亩。

人们对于环境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成都的生态有机农业也蓬勃发展。不仅如此,成都的农业经营还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在具备条件的标准化种养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率先得到应用和推广,农业综合信息平台正在完善。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农业、服务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接二连三”:

全面拓展现代农业功能

农业一度被认为是落后产业的代名词。而在成都,通过以农业生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接二连三”发展,农业已经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在成都。现在,郊区的农家乐也已经提档升级。去年一年,成都全市共组织了乡村旅游节、国际油菜花节、中国采茶节等120余个涉农节会活动,目前已形成锦江“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蒲江成佳标准化茶叶观光园、金堂三溪脐橙观光示范园等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基地200余个,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

而最美的产业链条最终要美在农民得实惠上,成都做到了这一点。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富了成都农民的腰包,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2年的2.66∶1缩小为2010年的2.54∶1,是全国唯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

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夯实农业基础,拓展农业功能,变生态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成都的现代农业发展,树起了一个西部农业发展的标杆。

《农民日报》记者 李永生 张蕾 阮蓓(本报记者陈泳整理,有删节)

新闻推荐

双向4车道变双向6车道交大路主车道昨正式通车 交大路下穿金府路隧道下月初开始主体施工

原来破损的路面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面;原来的双向4车道变成了双向6车道——昨天,金牛区“北改”第一路交大路主车道正式通车。据悉,全长2200米的交大路将在6月底完成包括人行道改造、绿化提档升级、...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现代农业建设的“西部标杆” ——探秘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成都试验)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