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线城市”房价如何?哪个朝代买房难呢?
汉中属于东汉时的一线城市,据载,城内房舍1万钱一处的有,2.5万钱和7万钱一处的也有。当然,7万钱一处的,相当于大户型的豪宅了。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一名佐史,九品官员,每年能领到96斛米,折合9600钱,差不多每年1万。按这样的年薪算,一个普通官员,攒几年就可买房。
魏晋南北朝时期,房价大抵如此,但好景不长,到了唐朝,房价开始飞涨了。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在朝廷负责文件核校。干了8年“科级”,升任左拾遗,负责给皇帝写“内参”,相当于县处级。那年,37岁的白居易结婚成家。既然成家,就得买房,属典型“刚需”一族。但是白居易的工作地——唐都长安,堪称当时全球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已有近百万人口,房价那是相当贵,凭白居易的收入,在市区却买不起房。
不是说白居易出生在官宦之家吗?不错,其父白季庚曾担任徐州别驾,相当于法院院长。儿子买房,老子肯定会资助,但由于白居易刚参加工作,即使父亲资助也买不起,加之当时没有银行按揭,买房只能是一次性付款。于是,白居易在长安买房的事只好作罢,在长安郊区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离上班的地方有点远,又养了一匹马,每天骑马去上班。相当于现在的人在北京二环内上班,但为了便宜,在五环租房。
工作8年之后,白居易才买了第一套房,不过房子不在长安,而是在长安的“卫星城”——渭南。简单装修后,白居易才把老母接过来,因为房子离工作地太远,只好周末骑马回家。相当于现在的年轻人,在北京市区工作,在廊坊或通州买了房子,周末才能回家看看。白居易曾写诗表达自己的郁闷:“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50岁那年,白居易担任江州司马、中州刺史等地方官多年后,重返京城,也有了相当的积蓄,就在长安“市区”买了房,但户型不算大。他这时的官职是知制诰,五品,可以穿绯色朝服,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
一个知天命的司局级干部,而且还任地方官多年,才有能力买房,可见唐朝首都房价之高。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大白居易4岁,和白居易属同时代人,官至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还兼任“国家监察部长”,直到晚年,才在长安市区买了一处房子,且有诗为证:“始我来京师,止携一卷书。辛勤三十载,已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为我自有余”。
在长安,其实恨“房价高”的名人,绝非白居易、韩愈等人。
唐朝宰相李日知,也是因京城房价高买不起房,只好住在朝廷分配的宰相官邸。弹指一挥,20年过去了,李宰相到龄要退休了,但按当时规定,他需要腾出宰相官邸。李宰相这才发现,他在京城竟无房可住。
收拾行装时,李宰相的老婆气不打一处,对李宰相好生一顿痛骂。李宰相自知“理亏”,只好听着,大气也不敢出。后来,回到河南老家,自己动手盖了一处房子,才安度晚年。
吟唱出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大约也是因为在京城买不起房子,才发的感慨吧。后来,杜甫只好流浪到成都,在好朋友彭州刺史高适的资助下,总算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一间小小的茅屋,但不久却遭遇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厄运。
唐朝“一线城市“的房价,连上述冠绝古今的名人都哀叹“买房难”,就更别提老百姓了。那么,接下来的宋朝房价是不是接点地气呢?
北宋都城汴京,堪称当时全球最繁华城市,人口是同为著名城市、总人口10万的威尼斯10倍。那么,汴京的房价如何呢?
宋代文人王禹偁在他的《李氏园亭记》中写道:“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地价如此之高,房价可想而知!寸土寸金的汴京房价,也让很多名人高不可攀。
苏东坡在汴京当了多年“京官”,儿子结婚无房可住,他只好找朋友为儿子借了一处婚房。
不仅苏东坡,弟弟苏辙也一样。做官后一直借住官邸,直到70岁那年,才于“二线城市”许昌买了房子。他写诗感叹道:“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
欧阳修24岁考中进士,38岁就任“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相当于副部级的信访局副局长。就是这样的高官,也曾写诗哀叹汴京的房价:“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是说,在京城混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房子,只能租住在小胡同里。
宋朝房价涨幅究竟有多疯狂?看看下面的数据就可窥见一二:从宋仁宗到宋徽宗,累计130多年,汴京一套房子从5000贯到100万贯,涨了200倍,即使取其中间,开封一套房子,平均在50万贯左右。
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每人每月能挣3500文,相当于3.5贯,一年也就42贯。如果这位“书记员”或“文书”,要在开封市内购房,不吃不喝需要多少年呢。
要说底层工薪族不足为凭,那宋朝宰相的月收入是300贯,年收入3600贯,就算有其它杂七杂八的补贴,一年的合法收入不会超过6000贯,不吃不喝需要多少年才能买房。
南宋朱熹曾写下“且如祖宗朝,虽宰执亦是赁屋”,在宋太祖、宋太宗时期,宰相这样的一品大员,都是租房而买不起房。
由此可见,堪称史上经济最繁荣的唐宋时期,房价自然很高,但即使高官富商,要想在“一线城市”买房,那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历史很诡异,到了元明清时期,房价却一路狂跌,很接地气,即使在“一线城市”,买套房也不算太难。
明朝北京的房子,大约需要银子二三千两。当时一个县令,年薪差不多350两,尽管房价也不算低,但比起唐宋,那就相当接地气了。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出四合院,占地近一亩,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却只花了180两银子。当时,一个七品县官的年薪在90两左右,一个县级官员任职两三年,就可以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子。这样的房价,简直让人睡着笑醒了。
明清两朝,尽管GDP不如唐宋,但绝对是古人买房的黄金时代。由是观之,经济越繁荣,房价就越高;反之,房价就接地气。这难道就是房价的历史规律?毛毛摄影
新闻推荐
项目路演现场。彭州市供图■本报记者彭江“创业是一个载体,创新是动力。古训有事预则立,今则有审时度势,求变等于创新说...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