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彭州新闻 > 正文

解读本土汉代画像砖 “弋射收获”“莲池射猎” 川西田园上的忙碌与逍遥 □卢升弟(文史研究专家、现供职于成都博物馆)/文 马千笑/手绘

来源:成都晚报 2018-11-23 02:50   https://www.yybnet.net/

“弋射收获”和“莲池射猎” 画像砖

这是一方出土于成都西郊曾家包,名为“弋射收获”的画像砖。砖为一砖两图,上图部分:一池碧波荡漾的池塘,几尾肥大的鱼和野雁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觅食。满塘的莲(荷)花盛开,莲(荷)叶浮于水面。池塘边的树荫下,隐藏着两个宽袖长袍的猎手,手持弓箭跪在地上。其中一人身体弯曲、仰面朝天,手中的弓箭对准了正在空中飞翔的大雁。另外一人身体略倾、弯腰抬臂,对着雁群满弓待射。在他们身旁的空地上,各有一个用以放置“缴”(丝线)或“矰”(短箭)的半圆形木架。池塘的上空,十余只大雁作惊恐纷飞状,四散逃逸。砖的下图则是另一番景象:一群农人正在田地里忙碌。右边是两个裸露上身、穿短裤的赤足椎发男子,手里挥动长镰,正在收割谷物。在他们的身后是两个着深衣的男子和一位穿长裙的妇女,正在俯身拾捡地里被割下的谷穗。最后还有一人肩挑禾担,手提一食具,正欲离去。

“弋射”又称“缴射”,是用一种在短剑上系有丝线的弓箭猎鸟,猎手通过这种丝线收回射出的箭以及被射中的猎物。“弋射”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汉代时,则是上流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从衣着打扮和行为上看,上方图中弋射狩猎的两位,显然不是一般的猎人。画像砖下方的收获部分则是普通农人的劳作场面,他(她)们挽起双袖,赤着双足,在烈日下或风雨中忙碌、劳动,甚至于连吃饭喝水都不离开田间地头,与弋射部分充满闲适的情景相对照,不啻天壤之别。

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一方出土于彭州、名为“莲池射猎”(又名“采莲渔猎”)的画像砖:画面上有一池塘和水岸,池塘内长满了莲(荷)叶与莲藕。水面上,成群的鸭子和鱼儿在欢快地戏水、觅食。画面左上方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头戴巾、穿着深衣的船夫,手拿一竿作撑船状,船的另一头还有一只猎犬,似乎正要扑向水中;砖的下方也有一只小船,船上共有三人,左边船首一人身穿短衣短袴,曲腿弯腰正在采摘莲藕(或捕鱼),右边船首也有一人,也是身着短衣短袴作撑船状。而船中间的一人,则与其他两人不同。只见他头戴冠,身穿长袍,跪坐于船上,一手持弓,一手拉弦,正张弓待射;画面的右侧水岸上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小猴,单手挂在树枝上玩耍,树的枝头上、枝梢间还有许多野雁在栖息。树下,也有一个头戴冠、身着长袍的人手持弓箭,对准了树上的一只野雁。看样子那只野雁似已被射中,正从树上坠落。

这方“莲池射猎”画像砖也出现了两种不同身份的人物:船夫、采莲人均身穿短衣短袴,或划船或采莲,都在紧张地忙碌着。而船上和岸边的猎手却穿戴整齐,悠哉悠哉地打猎娱乐,与渔夫、采莲人的忙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弋射收获”画像砖上的两位猎手一样,显然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物。 天空与大雁、农田与池塘、辛勤的劳作与休闲似的狩猎。如此完美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汉代四川以及成都平原的农业与农村经济。

这些画像砖反映古蜀大地物产丰饶

除了上面的“弋射收获”和“采莲渔猎”画像砖之外,有关农副业生产的画像砖还有新都、什邡、彭州、邛崃、广汉等地出土的“播种”“农事”“薅秧农作”“舂米”“捕鱼放伐”“网鱼”“采莲”“拾螺”等。这些画像砖不仅对汉代粮食生产,从播种、田间维护、清除杂草,一直到收获、舂米都有比较全面的反映,同时也涉及到了当时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其它副业,如渔业、家禽和水产养殖业的部分情况。

由于土地肥沃,成都平原的农业经济十分很发达,早在战国时期就以富庶著称,是全国重要的水稻产区。秦灭蜀后,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解决了旱涝灾害对成都平原的影响,成为秦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为秦统一全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同样也是依靠蜀地提供的粮食和物资,在与项羽的争霸战争中占尽了先手,并最终取得了天下。汉王朝建立以后,由于朝廷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加之没有受到战乱的破坏,四川地区的农业生产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汉文帝时,蜀郡太守文翁为了让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穿湔江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进一步扩大了良田的数量和规模。在史籍中有关成都平原良田的描述比比皆是,如《华阳国志》中就记载了繁县(今新都境内)“有泉水稻田”,江原县(今崇州境)“有好稻田”,“绵与雒(今绵竹、广汉、德阳一带)各出庄稼,亩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那时,四川地区的粮食生产不仅能够满足本地需要,还经常赈济遭受自然灾害的其他地区。据《汉书》记载:汉代初年,关中发生大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汉高祖刘邦体恤民情,曾下令饥民“就食蜀汉”;汉武帝时,“山东被河灾”,朝廷“下巴蜀粟以赈之”;元鼎年间,“水潦移于江南”,汉政府“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充分反映了四川及成都地区的粮食生产在全国范围内所处的地位。

除粮食谷物生产之外,四川和成都平原的农副业同样也很发达,林、木、瓜、果、茶、蔬菜等种类都十分丰富。《汉书·地理志》中就称巴蜀地区有“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华阳国志》中也说“其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季代熟,靡不有焉。”由于四川地区尤其是在成都平原,水系丰富、水源充足,各种池塘陂堰数以万计,随处可见遍布的池塘。池塘中有盛开的睡莲、荷花以及莲藕,还有水中游弋的鱼儿、觅食的鹅鸭,而这些莲藕、鱼和鹅鸭正是农村中重要的副业产品。除了池塘养鱼外,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还流行稻田养鱼。据史料记载,广都县(今双流境)“有渔田之饶”,“巴蜀广汉……民食鱼稻”。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曾说“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说明至迟在东汉时期的郫县、广汉、双流等县就已经充分利用稻田,因地制宜开始了稻田养鱼业,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有关稻田人工养鱼的最早记载。与此相佐证的,除了画像砖上的画面之外,在四川各地出土的汉代陶水田、池塘模型中,也发现了大量荷叶、莲藕以及鱼的模型。

这些画像砖

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真

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汉武帝以后,农村中出现了大量豪强地主。这些豪强地主占据着森林山地、河塘池泽。在他们的庄园里,不仅有良田、豪宅、武库,还有织机、酿酒作坊、车马和牲畜家禽,有的甚至还有盐井和冶炼工场。东汉时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对此,《华阳国志·蜀志》中作了这样的描述:“(豪强地主)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嫁娶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徒车,送葬比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夕牲,赠襚兼加……”《后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贷,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如此多的土地田园和庞大的家业,自然需要雇佣大量的奴仆、雇工和佃农为他们从事生产劳动。而失去了土地的人们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在这些地主庄园里充当劳力。从“弋射收获”画像砖上看,在田地里劳动收割的农人有六人之多,不是一般农户家庭所拥有的劳动力人数,更像是地主庄园中的雇工。而手持弓箭的猎手很可能就是庄园的主人,只有他们才有可能在农忙时节还在悠闲地打猎消遣,也许正是因为画面上的池塘和田地都为地主庄园所有,这两种场景才会出现在同一方画像砖上。

新闻推荐

【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小辣椒种出红火好日子

收购的订单美人椒堆积成小山。屯寨村群众在加工泡椒。宋安建高兴地清点着卖辣椒的钱。(图片由本报记者李智谋摄)本报记者李...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解读本土汉代画像砖 “弋射收获”“莲池射猎” 川西田园上的忙碌与逍遥 □卢升弟(文史研究专家、现供职于成都博物馆)/文 马千笑/手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