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医生与患者——受伤四周年纪》的文章在网上走红,文章的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道秀。在这段并不算长的文字里,黄教授回忆了自己四年前在彭州市人民医院看病的一段经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医生和患者之间彼此信任、彼此理解的和谐关系。按黄教授的话来说,她眼中的医生和患者是一种更近似于朋友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往往会让患者感到温暖。
四年前的8月1曰,一场小车祸把黄道秀送进了彭州市人民医院,经诊断,她的肋骨断了几根,左脚两处粉碎性骨折,以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尤其是左边身体,从肩到脚全是乌青的。来到医院后,脊柱外科宋留红主任成为她的主治医生,负责对她的诊治。
刚入院时,骨科病房安排了科室最年轻、资历最浅的吴飞雁医生主管黄教授,担心教授会有疑虑,而黄教授并无异议,她认为“年轻医生都受过专业教育。凡是医生都想治好病人,就如同我们希望教好学生一样。”黄道秀这样回答。当时,黄教授左脚两处粉碎性骨折,有一处开放伤口,吴飞雁医生淸创、消毒、缝合都做得规范,一共缝了9针,“虽然当时骨头、神经、纫带都断了,可是现在我行走如常,并无明显后遗症。谁说年轻医生就一定不好呢?”
在住院期间,刚开始黄教授被安排在三人间普通病房。医院了解情况后要求转到单人病,黄教授却说“我是来治伤的,住哪都行。我本来就是个普通老太太,身为病患理当服从医院安排。”由于睡眠不好,院方再次想把她调剂到单人病房,也被黄教授婉言拒绝了。后来有领导要求她转到华西医院,他们负责安排。黄教授说: “这里医生很负责,我相信他们,沒必要转院。医院不在大小,能治病就好。再说住在30多公里外,家人怎么来照顾我。”
不久后,吴医生去重庆进修,宋留红就接管了黄教授。每天,他都会数次查房,有时晩上也会来探望病人,详细询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记得有几天黄教授感到横膈处疼痛,宋医生就安排她去拍排X光片,做核磁共振,以排除胸椎损伤,“为了促进断了的肋骨接合痊愈,宋医生专诚到胸外科给我找来一件特制的“背心”。”当可以坐轮椅的时候,宋留红亲自给她做了石膏脚套,“从此以后,每天早晩姐妹们和护工就能推我到院子里去了。”黄教授说。
唯一遗憾的是,黄教授在住院期间,头晕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人体结构和机理非常复杂,医生也看不见,病能治好那是医患双方都开心的。但是医学也是逐步发展的,应该允许医生治不好病。”黄教授说,对此宋留红欣慰地说:“要是病人都和您一样就好了。”
伤治好了,黄教授回到北京后,宋留红仍然通过微信等方式,不断地关心着对方的病情。从那以后,两人就成为了忘年交。宋留红发表论文,晋升职称,黄教授会祝贺,每年她来彭州避暑,还会送一束鲜花去感谢宋留红医生,“如今我们两个还常一起聚会,已经是真正的朋友了!”
本报记者 彭毅
新闻推荐
“一事一督查,一事一督办” 彭州市 精细化推动“创卫” 实现绿色永续发展
彭州市距成都市区19公里,素有“蜀汉名区”“天府金盆”美誉,全市幅员1420平方公里,辖20个镇(街)、353个村(社),人口80.62万。城区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9.3万。自1995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以来,多次通...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