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战国 图片由彭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成都国际友城青年助阵,已持续近一月的成都彭州第二届宝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暑期客”的踊跃参与。“六山一水三分坝”,天府金彭森林覆盖率达45.61%,自然风光绮丽。去年,彭州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市,除2个中心城区镇外,其他18个镇全部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
不久前,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就四川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作出重大部署,提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过去5年,彭州将“绿色生态之都”作为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之一,实现了城乡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生态面貌同步提升。开局“十三五”,该市又进一步确立建设“生态名城”目标,向市民承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花更艳。
切实加强环境治理,着力塑造生态风貌,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绿”在彭州是一个动词,整个城市的气质也因“绿”而灵动起来。
以“公园”“景区”为抓手“点绿”生态城乡体系
8月10日,成都宣布将在天府广场区域规划建设“成都中心”,打造世界级中央公园。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成都为市民供给更多的绿色福利。
作为远郊县市的彭州也有这样的大手笔。根据《彭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公园之城”恰是彭州中心城区向“绿色升级”的具体抓手。
以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若干街头绿地为“点”,城市防护绿带成“线”,城市景观风貌区成“面”,三种形态助力彭州植绿行动全覆盖,构建起“两河、三岸、五湖、六园”的绿色脉络。
在南部新城,500亩的塞纳湖碧波荡漾,环湖而生的体育公园,吸引了众多骑行者、徒步者、摄影爱好者的青睐。随着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一批亲水景观跃然街头,棚改地块的“邮票”绿地,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憩游乐场所。
城市因绿色而美丽,素以生态见长的城镇在“生态名城”提升中变得更加精致,更加富有。“过去,靠种田吃饭,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搞农家乐赚钱,靠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葛仙山镇花园村邓敏一家的变化,源自“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雨后的葛仙山镇花海湖,远山如黛,披上“绿色地毯”的丘陵生机盎然。田园赏花,林间品果,山间摄影,树下品茶……葛仙山成了彭州的“花果山”。
成都的“俄木塘”在哪里?今年夏天,通济“花海”红遍网络。这个在彭州退出砂石行业后利用河滩地“广种鲜花”而来的景区,激活了一个小镇的生机。
在中法风情小镇,人们在白鹿漂流中勾起浓浓的乡愁;在龙门山镇,不仅能避暑,游客还能在这里泡地道的温泉……依托绿色生态本底,彭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一幅幅景村相融、宜居宜游、百姓幸福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路径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
通济镇从“矿山小镇”“砂石小镇”神奇地成了“鲜花小镇”,是彭州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彭州在龙门山脉曾有大小煤矿、页岩矿、石灰窑400余座,湔江河床开凿的砂石场达54家,山体曾一度被挖得遍体鳞伤,河因洗煤黑水横流,道路受重车碾压肝肠寸断。
一场长达数年的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浪潮就此掀开。退出煤炭行业,淘汰石灰窑和小水泥厂、小砖厂,放弃砂石开采。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阵痛,彭州近年累计关闭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70余户,包括税收近亿元的联邦制药。
联邦制药每年为地方贡献近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许多干部内心难以割舍。“不关也不行,该企业存在臭气、污水排放等环保问题,居住在周边的群众苦不堪言。”彭州市环保局负责同志说,关闭这个企业深得民心也震撼人心,它把当地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的观念从经济优先扭转为环境优先。
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新产业培育。根据彭州产业分布和优势特点,该市优先发展航空动力、生物制药、家纺服装等现代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两园一基地”产业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深入挖掘中药材有效利用的潜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内涵被大大拓宽。
彭州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川穹、黄连、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朴)商品种植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以此为依托,彭州规划建设总投资250亿元的“中国西部医药健康产业园”,涵盖医疗创新研发、医药商贸物流、商务博览综合服务、康体养生、运动康体休闲、健康生活等六大板块。
其中,成都国际医药港是这一园区的重点项目,被纳入四川省重大工程,一期工程已竣工。预计项目全部投运后,年销售额将超过600亿元,实现年税收12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
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为重点
倡导人人“护绿”行动
彭州九尺镇高林村的唐友娃一家在上海打工。房子因无人居住稍显破旧,但屋外的区域却是连片小纸屑都没有,干干净净天天如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邻居颜二姐清扫自家门前时总是“顺手”带上唐家院子。“这和人每天洗脸一样,不费事!”亲手把村子变美丽,颜二姐不嫌麻烦,反而很有荣誉感,环境卫生早已成了村民们的“第二张脸”。
建设“生态名城”,光喊口号不行。农村要控制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城市要推动垃圾分类和节水工程,企业要着力降低单位GDP能耗,必须人人行动起来,而解决水源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雾霾防治等热点诉求,更需要人人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从教育抓起。彭州大力健全生态文明教育培训体系,提出到2025年底前,中小学生态环保教育实际开课比例达到100%,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低碳社区、低碳校园、节约型公共机构的评比创建,正在全市铺开。此举既是为了巩固国家生态市的建设成果,同时也是为了在全市上下树立一个新志向:进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此外,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也被加快推进。通过推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生态文明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实施重大环境政策、规划和法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以及开展公众环境权益项目听证会和企业环保措施审议听证,彭州以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源头预防。
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考核力度,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绩效评价考核,逐步建立差异化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真正把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作决策、抓工作、促发展的具体行动。
新闻推荐
夫妻离婚,协议将共同所有的一套住宅赠与儿子,而后,父亲反悔,要求撤销赠与,儿子将父亲告上法庭。近日,彭州市法院受理了该起赠与合同纠纷案件,判决房屋归原告所有。父亲后悔赠与房屋儿子诉至法院彭州女子...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