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本报讯 (成轩 记者 张明海)4月27日,成都市召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通过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收费清理、商事制度、依法行政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成都市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创造力,对外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今年一季度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01.7亿元、同比增长7.4%、取得“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放管改”上,成都如何有效推动,从而以行政体制改革的政策红利助推社会活力的激发?
在“放”字上,成都改革的“尺度”很大。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从1166项减少到105项;清理、取消职业资格272项;精简行政审批前置条件414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259项;承接下放事项5项、取消82项、下放审批和服务事项46项。在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上,成都共全面清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设立的仍在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66项。
坚持放管结合,成都也频频“亮剑”一些“老大难”问题:建设领域打破传统串联式审批方式,将27个市级部门的40项审批环节进行整合,形成由国土、发改、规划、建设等4个部门牵头的5个审批节点,减少审批环节15个、申报材料16项,办理时限由160个工作日减少到70个工作日,成为全国大城市中效率最高、环节最少、时限最短的并联审批之一。
同时,成都还着力实现部门之间“化学性”的优化整合,并同步探索解决“横向”改革中的问题。2015年,彭州市重塑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构架,组建四川第一家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25个行政部门的5145项行政处罚权和13支行政执法队伍,有效解决了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
在优化服务上,成都以事实和数据说话:精简取消不合法、不合理证明材料4982项,减幅达83%;全市165所农村和薄弱学校的5.2万名学生共享名校优质资源;首创“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搭建政府、社会力量、群众三者间的服务平台。
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注册资金超2万亿元,分别位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第2位。成都市委编办负责人表示,成都将进一步协同推进转变职能,攻坚克难优化服务,推动成都“放管服”改革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美容店宣称其提供的美容服务可以治疗头痛病,保证5年内治疗好顾客的头痛病。王女士遂充值5万余元,与美容店签订了美容服务合同,接受一段时间美容服务后,病情未好转,遂将其告上法庭。近日,彭州市法院立案...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