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里,“阳光家园”是最具特色的亮点,该项目是由彭州市卫生局和残联牵头,医院负责建设的一个以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康复为主的服务项目,自2013年建成至今,已经服务精神障碍康复者83248人次,其中362人已回归社会。
该项目占地2650平方米,包括1000平方米室外康复场所,1000平方米农疗场所,150平方米的养殖场和500平方米室内康复场所。服务对象主要为经治疗处于稳定期或康复期的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无人照料的康复期患者。“阳光家园”的服务内容涉及广泛,包括集中参加工疗、农疗、娱疗等康复活动,以及健康指导、生活和就业技能培训、康复者联谊小组、家属座谈会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患者康复,让他们能早日回归社会,“对于广大精神病患者而言,回归社会就是最好的治疗,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阳光家园\’模式,为更多患者和他们的家属造福!”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周权说。
近日,笔者来到“阳光家园”,在这里倾听各种充满阳光的故事,其中既有患者通过康复治疗,最终自食其力回归社会的,也有爱心企业联手医院,为患者解决就业问题的。它们犹如一道道阳光,驱散阴霾,让患者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故事一:
“阳光家园”社会实践
给他的生活注入新活力
31岁的钟先生是彭州市濛阳镇人,他每天的工作是上网担任淘宝云客服,为广大卖家和买家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如果每天上够6小时的话,他的月收入会达到1800元。钟先生的妻子在成都一家饭店上班,两人还有一个7岁的女儿,正在念小学二年级。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一家三口的生活仍然其乐融融……如果不了解实情,你也许很难相信,如今总是满脸笑容的钟先生,曾经是一名精神分裂迫害妄想症患者,严重的病情曾为他的生活带来困扰,让他深陷痛苦不能自拔。
钟先生性格内向,16岁时,正读高中二年级的他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学习上,总是感到心里压力很大,难以集中注意力。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他勉强读完高三,却并未参加高考。此后,为解“心病”,钟先生开始四处求医,最终在川大华西医院被诊断为强迫症和焦虑症,后来严重时发展为精神分裂迫害妄想症,“那时候,心里总是很焦虑,感觉做什么事都不踏实,严重时连正常生活都受到影响。”钟先生说,那时候他不相信药物治疗,相信心理治疗,于是自己花了3000多元,买了很多关于心理治疗的书以求自我治疗,然而效果并不明显,焦虑的情绪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困扰生活。
2013年,钟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参加了“阳光家园”项目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手工制作、家禽喂养、电脑操作等等,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人际交流能力得到了改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经过一年左右的康复治疗,钟先生于2014年春节康复回家。之后,他参加了彭州市残联和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就业培训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今年8月成为了一名淘宝云客服,一个月工资收入1800多元。对于现在的生活,他感到十分满意,“非常感谢医院的救治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是他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新希望!”
故事二:
用阳光抚慰他的心
告别烦恼迎接新生活
说起自己从前病态的火爆脾气,吴先生至今心有余悸,按他的话来说,这些无法自控的怒火,不仅伤害了他人,甚至险些毁掉自己,“要不是四医院的帮助,很难想象如今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状况。”他说。
吴先生今年40岁,是彭州市致和镇人,看上去老实巴交,不像是脾气不好、经常发火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吴先生回忆说,自己18岁在彭州市区学习摩托车修理,那时候他与哥嫂的关系不好,经常是三言两句不和,就要吵架动武,为此他们都受过伤,亲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十分淡漠。除了脾气不好之外,巨大的心理负担还导致吴先生长期失眠,再加上烦躁的心情,让他感到生活中压力重重、举步维艰,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选择过自杀,险些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2003年底,吴先生再次因故和二姐夫吵架,后来被送到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经查,原来他患有偏执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针对他的情况,医院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让他积极参与“阳光家园”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推动病情的康复。经过系统地治疗后,如今吴先生的病情已经得到恢复。
出院后,吴先生成为阳光家园的一名志愿者,每月定期到阳光家园,一边参加康复训练一边为学员服务,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回归,这样既巩固了病情,又能从为他人服务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如今,吴先生已经完全能够正常独立生活,除了享受政府每月发放的低保之外,他自己还在家种了两亩柚子,以此维持自己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日子也过得井井有条。对于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信心,“相信在医院和政府的帮助下,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故事三:
医院企业残联联手
积极开展职业康复训练
在“阳光家园”里,猪鬃选花是一项颇具特色的职业康复训练,通过这项训练,学员们不仅加快了康复的速度,能赚取劳务费,而且经培训后的学员康复出院后,愿意到成都宝鬃农产品有限公司工作的,公司将与学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回归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搭建这样的平台,并非医院一方力所能及,院长吕新明说,开展这样的职业康复训练,需要社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帮助,其中成都宝鬃农产品有限公司就是重要的一分子。该公司的总经理名叫陈兴志,他的父亲是一家化工公司的负责人,此前他也在这家公司上班,负责管理工作。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彭州市残联理事长程勇和父亲商谈筹建小商品商城解决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时,陈兴志建议成立成都宝鬃农产品有限公司,“我的想法是这个公司从事猪鬃加工,猪鬃选花工作流程简单,精神障碍患者容易掌握,企业管理起来也很方便。”
带着这样的想法,新公司成立起来,在市卫计局和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医院共同努力,通过三个月的筹备,今年10月12日公司正式和医院达成协议开始合作。据吕新明介绍,目前参加猪鬃选花的学员有11名,医院每天派车把学员送到位于彭州市区以前的老医院上班,中午提供午餐。工作的时候医院派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陪同,企业派一名技术人员指导,“站在医院的角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推动学员的职业康复训练,让他们能尽快恢复,早日回归社会!”
相关链接>>>
医院阳光家园
1-11月康复训练情况
●农产品种植
学员在农疗老师的指导、训练下,基本掌握了翻地、根据季节种植适合的蔬菜、定期给农作物施肥、浇水、除草及收获等技术。1-11月院内完成学员农产品种植技术训练26人,种植蔬菜29种类,共计产值1576.5斤;院外完成学员农产品种植技术训练9人。
●家禽喂养
通过家禽饲养技术训练,学员能针对土鸡数量、季节给土鸡喂食进行合理搭配,圈舍清洁无需督促均能完成,1-11月完成学员家禽喂养训练12人,喂养土鸡98只,售出土鸡蛋1060个。
●手工制作
学员经过三个季度的手工制作康复训练,能独立完成钻石贴画、牛仔裤剪线头、十字绣、毛线衣、毛线鞋、毛线袜、立体绣抽纸盒、五谷画变废为宝、珠绣、折纸花等13种手工品制作,1-11月完成学员手工训练45人,制作手工品370件。
●软陶制作
通过软陶制作康复训练,学员能掌握软陶制作流程,独立完成项链、手链、耳环、手机挂件等软陶饰品制作,1-11月完成学员软陶制作训练14人,制作软陶2250件。
●阳光超市
学员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已基本掌握院外商品采购流程,院内商品销售技术,售出商品后记账、找零等技术,并每天下科室积极推销产品,每周进货1-2次,现销售商品共计48种,1-11月完成学员商品采购、销售技术训练16人。
●电脑操作
通过计算机基础运用训练,学员对计算机的用途、好处、组成基本了解,能正确掌握开关机,及互联网的运用、拼音打字等技术,1-11月完成学员电脑操作技术训练19人。
●卫生保洁训练
学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室内外的卫生打扫方法,改变学员懒散、不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通过反复训练学员能自觉打扫、保持、维护环境卫生,1-11月完成学员卫生保洁康复训练34人。
●书法绘画训练
在康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开展了练习书法、绘画等康复训练,1-11月参加书法、绘画训练学员7人。
●人际交往技巧训练
通过开展听音乐、看电影、音乐治疗、演讲、歌咏、舞蹈等康复活动,增强了学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11月开展学员人际交往训练65人。
●绿丝带志愿者
于8月成立绿丝带志愿者,共计37人,同时开展“消除偏见关爱精神残疾者”义卖活动5次。
●阳光家园宣传册制作
积极完善制作阳光家园宣传册(已出初稿),和录制影像制品(12月底完成)
●其他新增康复活动
开展了康复汇报演出、歌手大赛、才艺大赛、演讲比赛等康复活动,增加学员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步恢复其社会功能,1-11月新增开展各类康复活动10次,参与人次1264人。今年9月新增阳光家园洗车场康复训练项目,预计2016年1月份开始。
彭毅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虹)近日,记者获悉,彭州市法院10个社区诉讼服务站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构建起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点、诉讼服务站三级诉讼服务网络体系,及时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记者了解到,该...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