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工人正在浇灌蔬菜苗。 本报记者 周金泉 摄
彭州市濛阳镇万亩连片蔬菜基地。资料图片
产业聚焦
天府金彭,绿满大地,幸福美丽新村如画……第六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前夕,记者行走在四川主要“南菜北运”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的彭州大地上,亲身感受到彭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和农产品销售品牌化,形成蔬菜从种子、种苗到生产、流通、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助农增收的铿锵实践。
张冲明本报记者 周金泉
中国蔬菜之乡美誉闻名遐迩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以其营养、健康、天然、生态的优良品质享誉全国。2014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1973万亩,产量4069万吨,外销出川蔬菜1200多万吨,既保障了全省9100余万人口每天一斤蔬菜的基本需求,有效调剂了全国“菜篮子”供应,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享有 “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窝笋之乡”等美誉的彭州市,既是四川省主要的 “南菜北运”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也是中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市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蔬菜种植区域没有环境污染源,是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建立绿色蔬菜食品基地的理想区域。经农业部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监测评价,彭州市蔬菜基地农业环境完全符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要求。
随着前几届菜博会的成功举办,彭州“天然大地蔬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还创建了“龙门山”牌无公害蔬菜、“三界莴笋”等129个农产品品牌,“彭州大蒜”“彭州莴笋”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彭州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近200万亩蔬菜的种植,约占四川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1/10强,“南有彭州,北有寿光”的全国蔬菜产销格局早已成型。
近年来,彭州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2万亩,产量220万吨,产值27亿元,外销达180万吨。农民人均蔬菜收入50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
思路决定出路把准脉搏实干
在这一系列骄人成果的背后,彭州蔬菜产业有何发展路径和秘诀?“这得益于我市蔬菜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配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制定了远大目标。”10月29日,彭州市农发局局长胥全富一语中的。
胥全富介绍,彭州市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是以“大基地、大产业、大市场、大品牌”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规范。按照“蔬菜产业提升方案”,加快蔬香路30公里环线新型城乡示范带建设。通过种养循环生态模式、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结构中的分工协作,达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目的,将彭州建设成为西部蔬菜领航者,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菜篮子”。
思路既定,怎样付诸实践?记者了解到,彭州市为此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推进基地建设标准化、推进种苗生产集约化、推进蔬菜产业机械化、推进采后处理商品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管理服务信息化、推进国家级品牌建设、推进蔬菜加工园区化。
在全产业链发展蔬菜产业进程中,彭州市把准脉搏,抓住重点不松手:促进产区景区化,开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产业基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种苗生产集约化,开展以工厂化育苗为主的大棚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采后处理商品化,开展以蔬菜挑选、整理、包装、冷藏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蔬菜销售品牌化,开展以创建国家级蔬菜产销平台及国家蔬菜品牌建设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专业化,开展以机制体制创新、培育新型农民、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为主的“1+N”农村服务综合体建设。
好思路、好举措,都是为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目标服务。据彭州市农发局蔬菜科科长倪国成介绍,彭州市以现代蔬菜产业项目为引领,通过工厂化育苗,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商品化采后处理,信息化监控,实现蔬菜生产全面可追溯;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万亩以上、新增工厂化育苗能力5000万株覆盖基地面积3万亩、新增蔬菜冷藏能力4000吨以上、新建、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个、新建“1+N”农村服务综合体4个。到2020年,彭州市蔬菜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总产值预计达50亿元。
龙头来引领种菜稳增收
彭州市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四川圣丰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彭州市蔬菜全产业链条上一个个样板的缩影。
“为从传统种植模式向现代种植模式转型,我们近年推行了‘大园区,多业主\’的模式。”10月30日,彭州市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开友说。
据徐开友介绍,3年前合作社在彭州市濛阳镇桂桥村流转1500余亩土地,但光靠一己之力难以经营。合作社就留下几百亩自己种植蔬菜,其余的土地再次流转出去,通过“大园区,多业主”的模式,带动8个家庭农场和30个大户适度规模发展蔬菜种植。
据记者了解,通过合作社的 “大园区,多业主”模式,业主们实现了 “菜—稻—菜—菜”轮作,多种了一季蔬菜,1亩纯利润有5000元。这意味着,种植100亩就可挣50万元。
绿色、生态、健康的“大地菜”,凭着彭州菜农勤劳的双手,源源不断地种出来。一旦大量上市,菜农的菜卖得出去吗?会烂在田里吗?地处彭州市三界镇的四川圣丰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脱水蔬菜生产线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
10月30日,公司负责人詹与之告诉记者,他本是彭州市三界镇元胜村一个菜农的儿子,后来在成都做建筑工程。他深知菜农卖菜的艰辛,去年5月他将三界镇的一个脱水蔬菜加工厂盘下,主要在蔬菜销售高峰期收购菜农的几十种蔬菜,帮助他们解决卖难问题。
“我们按市场价格收购,每天可收购110吨新鲜蔬菜,加工成品脱水蔬菜3吨至4吨。”詹与之说,在蔬菜集中上市、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菜农的菜仍然有人收购,就不会烂在地里了。
为了保证公司的原料,詹与之还成立了彭州元胜蔬菜产销合作社,建立200亩基地,带动150多名社员种植蔬菜。不过,他说:“我目前只是初加工,还缺乏竞争力。我准备做蔬菜的精深加工,正委托西华大学为我们开发蔬菜饮料并申请专利,明年就能上线,今后可进一步提高对蔬菜原料的需求量。”
詹与之说,他还着手与高校的对接,争取把基地纳入高校的‘中央厨房\’,为高校成批供应蔬菜。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蔬菜的销路,实现农民进一步增收。
新闻推荐
白鹿,成都十大古镇之一,一个山峦叠翠、温柔娴静的秀美之地。一百多年前就因法国天主教徒洪广化的到来和上书院的建立而带上神秘的异国风韵。现在的白鹿正是以其独特的中法风情格调吸引着各地游客纷...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