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小鱼洞30年
她是学生眼中的“陈妈”
——记四川省优秀教师陈明蓉
陈明蓉扎根小鱼洞30年,这里上下两辈都有叫她“老师”的学生,有每年寒暑假都会特地回来探望她的学生,有毕业时拉着她的手叫她“陈妈”的学生。这些,都是她幸福的源泉。
“不是没有调往城区学校的机会,但我最终还是选择守在这山里的三尺讲台,因为在这里,我收获了农村教师独有的幸福。”陈明蓉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中师毕业,她就来到了当时处于偏远山乡的彭州市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她将30年的青春岁月献给这里,见证了小鱼洞的变化、见证了学校的进步、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她被同学们亲切地叫做“陈妈”。
职业幸福感
坚定她留下的决心
1985年,陈明蓉毕业来到彭州市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那时,学校环境很差:因为没通公路,大多数学生需要打着火把,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上学;教室是土坯房,冬天四处漏风,坐在里面冷得牙齿咯咯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重视,一到冬天,每天都有孩子缺课。为鼓励他们上学,陈明蓉特地提前1个小时到校,打着手电筒到半路接他们。在这种状况下,她感到越来越疲惫。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促使她坚持下来。时代的变迁,陈明蓉也看到了一所高规格、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学校建成:土坯房变成了教学大楼;泥巴地变成了塑胶操场;整洁明亮的集体宿舍为离家远的孩子免去了长途跋涉的辛苦;由于“班班通”信息化教学的实现,山区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一切,都大大提升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正是它,让陈明蓉坚定了留在这里的决心。
一声“陈妈”
是她幸福的源泉
陈明蓉所在的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超过4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农村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家长,他们成了学生最大的情感寄托和依靠对象。2014年,陈明蓉和丈夫一起送一个孩子到高中报到。这个孩子从小失去妈妈,爸爸在外打工。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一人守在家,吃不加任何调料的面条。陈明蓉便担当起“妈妈”的角色,为他买早餐、带他看医生。去年,这个孩子上高中前,悄悄将一张纸条放在她办公桌上,上面写道:“陈妈,我想你和我一起去报名。”那一瞬间,陈明蓉的眼泪掉了下来。她和丈夫履行诺言,陪这个孩子逛校园,帮他铺床,就像父母一样。
扎根小鱼洞30年,这里上下两辈都有叫她“老师”的学生,有每年寒暑假都会特地回来探望她的学生,有毕业时拉着她的手叫她“陈妈”的学生。这些,都是她幸福的源泉。
学生的成长
让她的幸福不过期
30年来,陈明蓉看到了这个城市对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倾注的越来越多的关怀:优秀贫困学子王蓉考进彭州中学,学校减免了她的学杂费,她后来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现在已经是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了;唐小龙,家里曾穷得来客只能坐门槛,政府给他减免了中职学费,让他顺顺利利学完厨师学业,现在他自己开起了农家乐,家里修起两层小楼;还有这里每年的留守儿童夏令营,每年夏天会有许多年轻的志愿者来陪孩子们聊天、做游戏、看电影;学校里还建起了乡村少年宫。在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和健康。看到学生逐渐地成长,陈明蓉相信,她的幸福将永不过期。
“闲”人马老师
让生活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契机
——记成都市十佳班主任马莉
“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来了,然后又走了。内心有时会觉得空荡荡的。幸好,还有这么多故事留在心里。”马莉在从教生涯中,除了产假,她从不耽误孩子们一天的学习。
在学校操场的围墙外,有一大片广袤的农田。农田的不远处有一条笔直的铁路。每当火车开过的时候,孩子们总会从炭渣铺成的操场奔到马莉身边问个不停:“老师,那列火车到哪儿去?”“老师,你知道火车里装的是什么吗?”“老师,你会开火车吗?”……
成都市晋阳小学老师马莉是个“闲”人,孩子们需要她的时候,她总在孩子们的身边。
马老师写了一封信,请学校转交给教育局。很快,学校的炭渣操场变成了水泥操场。再后来,油菜花地被一排排高楼大厦取代。一批又一批学生从这里毕业。那个年轻的马老师也不再年轻。她把心思都花在学校,尝试用最巧妙的方法关心、引导班里的每一个孩子。
一个藏在心底的秘密
在马老师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女孩,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头乌黑的头发。从一年级时,就写得一手漂亮的铅笔字,上课也爱举手发言。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彩霞。
一天,数学老师告诉马老师,她用来贴挂图的磁铁放在讲桌上不见了。那时磁铁是低年龄段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后来,马老师知道了磁铁的下落,她把彩霞叫到了办公室。然而,彩霞略显飘忽的眼神与泛红的脸颊,让马老师不忍过多责怪这个孩子,她选择将这个秘密埋藏心底。
一次家长会上,马老师了解到了彩霞的家庭情况: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深圳卖鲜花和洋娃娃,家里十分贫困。马老师突然理解了彩霞,在生活中也给了彩霞更多的照顾。
教师节来临,马老师和孩子们商量,每个孩子带几朵鲜花,给每位科任老师都献上教师节的祝福。“我爸爸妈妈在卖花,我家有。”彩霞第一个站出来,声音洪亮。这是彩霞第一次为班集体服务。也是在那一年,马老师请彩霞和另七个孩子一起当了语文小组长。
一本书的鼓励
彩霞的学习越来越用功,终于在有一年期末考了全班第一。暑假前,马老师去书城特地为她买了本书——《靠自己去成功》,并在书的最后一页写下这句话:“父母不在身边的你比别的孩子更加懂事,你一定能拥有一个美丽的明天。”
四年级时,彩霞当了学习委员,但她也成了班上第一个戴眼镜的姑娘。为了防止彩霞的近视加深,马老师经常像妈妈一样对彩霞“唠叨”,不让她过度用眼。“五一”节来临,马老师组织了班里的留守孩子们一起出去玩。彩霞兴奋地加入了这个团队。马老师看到她玩得无比开心,内心感到特别安慰。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天过去,在这个有爱的集体中大家正用快乐与感动一点点创造奇迹……马老师班上的学生,在慢慢长大中变得逐渐懂事。荣誉一个接一个地来:“全国特色中队”“全国特色小队”“全国特色红领巾社团”……然后,“他们”小学毕业了,新的“他们”又来了。
在马老师看来,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这样,平凡而又美丽。
4年时间
她和学生同欢笑共进步
——记成都市十佳班主任刘晶
“孩子们是张白纸,需要我们关爱、引导,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职责,为此付出,我心甘情愿。”在刘晶的心里,学生早已成为自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热情源于责任,责任源于爱心”。毕业4年,成都市铁路卫生学校老师刘晶,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享受着一张张稚气的笑脸,在岁月的变化中,慢慢成熟,慢慢稳重。
加强凝聚力和学生“同欢笑,共进步”
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刘晶,成为了成都市铁路卫生学校的一名老师。在她工作的第二年,担任了2012级中专护理7班的班主任。
担任班主任期间,为给学生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质量,刘晶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情况,提出了“同欢笑,共进步”的班级理念。“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那就必须加强团结,才能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班级气氛。”就这样,刘晶坚定了自己在教育领域的信念,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定期在班级组织班会,与学生讨论班级建设,共同制定了《班级公约》《劳动规则》《值日生制度》等制度。
面对叛逆 她用爱包容过错
2012年,初任班主任的刘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班集体。走马上任后不久,刘晶经历了第一次考验。
班里一名新生请了位“冒牌”家长请假离校。到了返校时间,刘晶没能见到该生的踪影,十分着急。刘晶给他发了条短信:“孩子,在外注意安全,如有困难请立即告诉我,老师非常牵挂你!”当天晚上,刘晶整夜未眠盯着手机。直到第二天,学生打来了电话:“老师,我现在没钱了!”刘晶很镇定:“没事,你先坐车回来吧,老师在校门口等你,车费我来付。”
学生安全返校后,刘晶拉着他的手,并没有责骂,而是细心地询问,耐心教导。几天后,这名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了班里的其他同学。从此,她所带的班级再未出现过学生不假外出、逾假不归的情况。
面对孤独 她用关心去笼罩
刘晶带的班级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汉族、藏族、彝族,不仅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他们的民族文化背景、家庭经济背景、生活习惯、学习基础都有很大差别。
12级的班里,有名学生常常独来独往,班里其他学生也不愿意跟她接触。一天晚自习,这名学生突然晕倒在教室,刘晶立即将学生送到医务室治疗,一整晚陪着她。
刘晶了解到,这个孩子母亲很早去世,小学毕业后就独自一人从甘孜到了拉萨四处打工。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得到读书的机会,而打工赚来的钱却只够缴学费,生活开支所剩无几,常常吃不饱饭。刘晶眼里包着泪花,赞叹着这个孩子的坚强和勇气。通过申请,她为这个孩子争取到了“9+3”学生的机会,免去了学杂费,每月还给予生活补助。为让这名学生解除心理负担,刘晶推荐这名学生成为班里的学习委员。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个孩子打开了心门,变得越来越开朗。
“孩子们是张白纸,需要我们关爱、引导,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职责,为此付出,我心甘情愿。”在刘晶的心里,学生早已成为自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细心呵护每个孩子
给他们在阳光下灿烂的权利和能力
——记成都市十佳班主任龚渝春
“学生无小事,把学生的事都放在心上做,年年月月,坚信有心栽花花会开。”教书育人18年,龚渝春虽感辛苦但更快乐。
从教18年,做了15年班主任,龚渝春虽然平淡少言却有太多的可圈可点之处:学生乐意和她分享快乐、诉说烦恼,家长总相信她是自己最可依赖的支撑。她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带的班级年年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细心呵护每个孩子,给他们在阳光下灿烂的权利和能力,让他们的人生路变得有梦想。
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
2013届毕业聚会上,校长给了她这样一个评价:这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老师。其实这话源于毕业前夕校长亲见的两件事情:2013届学生临近毕业,工作压力大,而她严重贫血,整整一个月咬牙坚持着,同事劝她请假,可她清楚班主任此时就是学生的定心剂,所以她总是回答:再等等吧。在送考完成的当天晚上,她进了急诊室;学生毕业会考后,毕业会考成绩出错,她四处找校长和学校负责人,希望能尽力还学生一个公平。直到错误纠正,她才放下心来。
在日常的点滴中,她操心孩子长远的发展,看重孩子良好品质的养成,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商教育作为了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她不只是重视眼前这一刻的成绩,而更重视引导孩子们确立自己的梦想,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孩子们会学习的同时更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能担当,懂得感恩。如同一位母亲,牵挂着孩子们未来长远的幸福。
她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力量
在上一届的学长给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的祝福和建议中,有一个孩子说了这么一句:“你们要对龚老好一点,她会对你们很好的。”他们知道龚老师身体不好,却常常强撑着;他们也知道龚老师经常为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常常以教室为家;他们还知道龚老师会尽可能发现每个人的才华。
2013届的向某某,一个在军训时就不断受伤的学生,在开学初总是哭着给龚渝春说要转学。龚渝春认真和他进行了交流,并不否定他的情绪,而是和他约定一个月的“试一试”时间。在这一个月里,龚渝春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和他同桌,和他聊天,发掘他的所长,并根据他的所长给他安排班级管理工作。一个月后,这个孩子自信地说不走了,毕业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直升了高中,成为整个班级的骄傲。
快乐班级有爱心、有担当
龚渝春所带班的家长常会这样说:这个班的孩子很单纯快乐。的确,她班上的孩子很团结,集体荣誉感很强,运动会无需动员,每个项目报名的人都会爆满。学习互助活动,孩子们尽心尽力为同学辅导,从初一到初三,乐此不疲,似乎同学的进步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职责。
她采用“团队管理”的方式管理班级,设立了“学习互助团队”“礼仪团队”“清洁维护团队”“宣传文娱团队”等团队,让每一个同学至少都选择一个以上的团队参与管理,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人都得到了约束和锻炼,集体意识和凝聚力自然形成。
王轲 本报记者 陈瑾 摄影 刘阳
新闻推荐
“时装品牌秀”轮番展演 彭州跻身时尚前沿2015成都时装周昨日在彭州精彩启幕
昨日,2015成都时装周在位于彭州的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精彩启幕。本届成都时装周还特别在成都宽窄巷子设置分会场,将连续5天举行中韩两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和彭州本土设计师品牌发布秀主题活动。时尚...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