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准备……开机……开始!”随着导演郑银国的手一挥,微电影《绿叶》在彭州市蒙阳镇一块农田旁开机拍摄,这是郑银国公司羊年的第一部微电影。“微电影”在现下的电影圈是个热词。它第一次出现是2010年12月27日,影星吴彦祖自导自演的短片《一触即发》首映,让“微电影”三个字迅速传遍全国。在国外,没有“微电影”这一说法,20分钟以内的视频都统一称为“短片”。在中国,自《一触即发》之后,从事短片制作的团队和视频发烧友们一夜之间“变身”成为微电影人。
如今,活跃在成都的微电影团队有近百家之多,镁光灯后,他们过着怎样酸甜苦辣的生活?
a
市场回暖产量陡增
微镜头
“收工!辛苦各位!”没有掌声和欢呼,《绿叶》的第一天拍摄收工了。郑银国没有急着看回放,而是不停打电话,“刚开年,几个项目都在洽谈中了。”
如果进展顺利,郑银国所在的四川鸿屿多媒体文化有限公司今年的微电影产量将是去年的3-4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成都商业微电影市场回暖,启动拍摄的微电影多了,愿投资微电影的企业多了,甚至还有个人独资拍摄微电影,到了年底,产出量甚至较往年翻了三倍。四川时代神画影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晋耀武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拍摄了3部微电影,2014年拍摄了15部。
四川省微电影人协会会长王长久告诉记者,去年协会会员出品电影将近100部。以前企业非常看重宣传片,这种短片直白地介绍企业的方方面面,往往在招商会、年会上播放使用。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崛起,广告味很浓的宣传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和用户的诉求,企业也越来越看重有故事情节的微电影的宣传效应。成都第一个商业微电影项目,便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投拍的。
除了商业微电影,公益微电影数量也在增加。从2014年开始,四川法制报的法治微电影中心拍摄了10余部与法治相关的微电影。在去年以前,法制教育片很多,以微电影形式呈现的几乎没有。这10余部微电影都取材于不同政法单位的案例,推荐到各大视频网站上播出后,往往都能成为热播片子。2015年,报社与政法系统还可能共同举办“法治微电影进村社”活动。
由于去年的尝试取得成功,今年主动找到四川法制报拍摄的单位多了不少。“我们筹备的新片马上就要开机了,这次聚焦农民工依法讨薪的故事。”四川法制报法治微电影制作中心主任高景战告诉记者。他认为,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微电影这个元素会被更多人重视,法律、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可能会慢慢融入微电影大潮当中来。
b
预算紧张只能身兼数职
微镜头
一个镜头结束之后,王长久一边和大家一起搬道具,一边抓紧时间和女主角沟通下一场戏的要点。导演、剧务一肩挑让他有些忙乱。
微电影虽然有个“微”字,但毕竟是电影。要搭建一个微电影剧组,其实和大电影剧组是一样的。要有出品人统筹,制片人找钱,执行制片人现场协调,编剧写故事,导演拍片,副导演现场调配……如果要在成都配齐一个质量比较高的剧组起码需要20万元。但大多数时候,这笔钱要打很大折扣,因此在成都微电影人常身兼数职。
去年王长久参与拍摄公益微电影《大唐才女薛涛传奇》,启动资金只有几万元。“当时我看见预算也惊了,因为古装本来就比较费钱。”
由于投资只有预算的四分之一,王长久只有从剧本开始改起。“纯古装没办法操作,成本太高,我就改成了现代戏,古装用闪回的形式出现。”为了节约成本,王长久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剧务多个工种,演员也是朋友过来帮忙,全剧组投入最大的就是从峨影请的专业古装化妆师。“有一天,我们租到摇臂,在望江公园抢戏,结果当天流程推迟了,我就在摇臂旁边搭了帐篷,和同事一起住了一夜。守着设备,也方便第二天早起就投入工作。”据王长久透露,最终费用超标,他自己的公司贴了近两万元,完成了这部微电影。
c
沟通沟通还是沟通
微镜头
破30万了、破35万了、破40万了……2014年 11月 11日,盯着《告别单身》的点击率蹭蹭上蹿,四川法制报编辑部里不时传出惊呼声,没想到微电影的效果这么好!
身兼数职还不是最困难的,和投资方的沟通,是最让微电影人操心的。“这种沟通贯穿整个拍摄过程。”郑银国对于沟通难有非常深切的体会。
郑银国的老家宁夏一位企业家希望和他合作拍一部微电影,把自己的奋斗记录下来。郑银国看了企业家自传之后,就开始和他沟通,哪些故事可以说,哪些故事最好不说,需不需要少年时代的场景……这些要素都要提前确定。郑银国已经去宁夏看了几次景,“这位企业家总是对创意和剧本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已经沟通、修改了一年了,还没正式开机。这只是开始,沟通会持续整个拍摄后期全程。”
沟通虽然艰难,但一旦沟通好了,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
去年“双11”光棍节,腾讯视频首页推荐了一部名叫《告别单身》的微电影,上线两小时点击率就破10万次,这是成都武侯区司法局和四川法制报联合出品的微电影作品。高景战告诉记者,拍摄最初的目的是给观众讲一个婚前财产分配的法制故事,经过和司法局沟通之后,变成讲述一家人同时娶媳妇嫁女儿面临在房产证上加名字的小故事。由于影片接地气又轻松幽默,融合了不少流行元素,选取的角度比较巧妙,不但是法制宣传的精品,还取得了不错的点击率。
“法治微电影目的是普法,但呈现方式已经和以前大家常看到的法制宣传片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宣传的效果也要好得多。”在高景战看来,剧本创作是最艰难的环节,呈现的深度和角度都需要有一个平衡。太浅了观众不满意,太露骨了又会起到反作用。“跟其它题材微电影剧本相比,专业性更强,趣味性、娱乐性的表现更难一些。去年,我们算是考试合格吧。”
d
光靠微电影大多难养家糊口
微镜头
晋耀武打开一个微信群,将自己要拍摄微电影的信息,需要演员的类型发了上去。不一会儿,两个演员回复了他。“又是这两个老熟人,一个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家,一个是学生。他们对表演有热情,知道我们预算少,也没要什么钱。”
在成都拍微电影到底能不能赚钱呢?“大多数不能。”记者走访的微电影人给出这样的答复。
郑银国给出这样的数据:他公司一年微电影和企业宣传片的制作量比例是1:10。“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我们光靠微电影是无法养活自己的,更何况公司还有员工,还有各方面的开支。”郑银国只能平时多接一点企业宣传片,投入少,要求少,投资方想放什么进去都可以。“只有让大家有固定的收入,真正遇见微电影项目的时候,才会跟着我们拼一把。”郑银国觉得拍宣传片是立身之本,微电影则属于锦上添花。
晋耀武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成都微电影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不仅大多数拍摄方无法通过微电影养家糊口,编剧、演员都是兼职的。“我们会有一些微信群,里面有兼职的演员、编剧、化妆师……我们只有在有项目的时候发出需求找人,平时大家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晋耀武说,目前专职从事这一工作的并不多。
e
期待拍摄大电影
微镜头
梅晓东犹豫着,不愿意给记者展示自己的前两部作品。“因为种种限制没有拍好,我怕拿出来影响口碑。微电影导演和大电影导演是一样,口碑、点击率、票房都想要。我相信只要能力够,我们能进军大银幕。”
在成都做微电影难度那么大,为何大家前赴后继?“我觉得我们微电影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慢慢能成为大电影导演,让我们的作品能够进入影院。”和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梅晓东说。“微电影越来越好得益于网络平台的发达和大电影市场的火爆。哪个微电影人不想借这个‘微\’字,试试大电影呢?”
电影《老男孩》其实就是源自微电影。当点击率很高的时候,自然会有各种机会降临到创作者身上,只需要一个题材的一次成功,就能改变微电影人的命运。梅晓东专注每一次拍摄机会不停磨练自己。郑银国也有类似的规划,先拍微电影积累经验,才能有以后的打算。为了积累更多经验,凡是圈内好友有机会参与大电影剧组的工作,他们都争相去片场观摩。
“这也是我们既要拍商业微电影,也要拍公益微电影的原因。”王长久告诉记者,“虽说现在平台多,但商业微电影在网络的传播不如公益微电影。这是有大数据支持的。”
相比其他微电影人,入行较早的王长久已经开始接触大电影项目。“我的公司已经在北京落户,3月就要启动大电影项目。我知道大电影会面临投资压力、审查压力等等,但这次机会我一定要把握住。”
□本报记者 常雄飞
新闻推荐
成都探索构建跨国陆路农产品直通体系一大波100%纯正新鲜泰国水果“一路奔袭”成都。7月9日,成昆曼农产品直通泰国水果成都直销周在成都市拉开帷幕,山竹、榴莲、皇帝蕉、龙眼、火龙果、椰青、释迦…...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