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乡村涌现纺织代工厂 每年产值超3亿
□本报记者 樊邦平
一年前,陈永会还是彭州市磁峰镇莲水村一名普通留守妇女,相夫教子虽有乐趣,但却少了些事业的成就和工作的充实。
一年后,陈永会告别留守生活,带头搞起了妇女们的拿手事——家庭车间,承接纺织企业订单,代加工纺织品。
如今,在彭州乡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像陈永会一样投身这股经济发展的新风潮,通过家庭车间模式,将纺织企业的加工订单转到农村,依托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代工厂,解决了纺织产品成本高,乡村居民就业难等问题。目前,当地乡村家庭车间数量已超过60家,每年创造产值超过3亿元。
遍及乡村家庭车间成增收后花园
“自9月21日开工以来,早上8点至下午6点上班,每天都是全勤出工,留守妇女们在此上班,每天能挣到30余元。”11月23日,陈永会告诉记者。
陈永会早年在外经商,练就了一身经营本事。为了帮助像她一样的众多留守妇女寻找一条既能增收致富,又能照顾家庭的出路,今年9月,她与蟠龙村5位村民合伙开办家庭车间,接单纺织企业,让留守妇女们在家门口务工。
近年来,彭州市家纺产业发展迅速,大批家纺企业争相入驻。“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另一方面我们农村有很多富余的劳动力,如何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帮助留守妇女居家就业,促进纺织产业发展?我们想到了家庭车间发展模式。”彭州市妇联副主席杨平英告诉记者,2011年起,市妇联通过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建设,在全市乡村社区开启家庭车间扶持运动,引导乡村致富能人带头建厂,鼓励农民入股自建车间,在彭州农村播下家庭车间发展火种,时至今日星星之火已成燎原态势,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鼓励建厂发展,彭州市妇联为每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家庭车间争取到了3至5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妇联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技能比拼,搭建产供交流平台等。目前,彭州涌现了61个家庭车间,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2千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创造产值超过3亿元。
发展刚起步车间期盼更多支持
虽然发展态势如日中天,但也有部分家庭车间面临着瓶颈,像蟠龙村的家庭车间创立之初便历经波折。
此前,蟠龙村曾与某纺织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村上派遣村民到企业学习纺织加工技术,为兴办家庭车间做准备,待到学成毕业,便接单该企业的代工业务。
然而口头说好的事情中途却遭遇变卦,由于市场行情转淡,为了养活内部职工,该企业将原本许诺的订单收了回去。
“费大力气建起了加工厂,最后却没有订单,大家面临喝西北风的窘境。”回忆创业初期的遭遇,蟠龙村村支书贾学芬一脸无奈。
此次撤消订单事件让车间股东们认识到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我们开办的是家庭式作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逐浪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当前亟需政府的帮助和扶持。”陈永会认为,家庭车间的发展刚刚起步,走向未来,必须规范化操作,在产业布局上,也需要政府指导,以杜绝恶性竞争。
对此,杨平英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家庭车间的发展规模,并引导它们走向规范化发展,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将车间建成村民致富的钱袋子,纺织企业的人才库,留守妇女的创业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佳记者近日从成都市公安局获悉,在严厉打击“三盗两抢一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中,彭州市公安局日前成功打掉一技术开锁入室盗窃团伙,抓获团伙成员徐某、钱某、陈某等3名,破案20余起。2014年1...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