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四川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会上,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郑晓幸说:要以强烈的民本意识和人文情怀,把人民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近年来,四川把文化建设纳入民生范畴。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民生建设。
文化惠民
五级网络构建十五分钟文化圈
出门走5分钟,彭州市新兴镇阳坪村村民张志民就来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室。而到镇上的综合文化站,张志民只需要花15分钟时间。
和张志民一样,四川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只需要5至15分钟,就能便捷地享受到各种文化服务。这得益于已经基本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在2012年,四川省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封顶、省级文化中心已正式开工建设……除了省级的各类大型文化设施,市、县两级有文化馆、图书馆、数字电影院;乡镇有文化站、广播影视站;城镇街道和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农家书屋……这个覆盖城乡、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仅是全国数量最大、战线最长、网点最多、服务人口众多的网络,更为百姓共享文化成果搭建了便利宽广的平台。
文化乐民
天天有活动 人人都参与
有了阵地还不够,要让百姓真正乐起来,还得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今年春节,仅成都市就举办了成都大庙会、“成都文化四季风·劲舞暖冬”等19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老百姓既可以选择在台下享受精彩的文化大餐,也可以选择走上舞台,自己当一回“主角”。
而在全省各地,类似的活动在春节期间基本没有停歇的时候。繁荣的节庆文化和丰富的品牌活动成为了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帮助四川形成了一个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架构体系。
郑晓幸说,以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为龙头,以遍布城乡的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为骨干,四川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省“县县有品牌、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态势,城乡老百姓开始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乐起来。
文化育民
提升老百姓人文素养
2007年,成都龙泉驿区在全国率先成立全免费市民艺术学校,为市民提供免费培训服务。
对四川的老百姓而言,免费享受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目前,全省两馆一站已经全方位向社会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督查指标优良率达100%。郑晓幸说,免费开放保障了老百姓“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
印证这一说法的,是不断提升的群众文艺作品质量。2012年,由广元市退休女工、农民等业余演员组成的“老妈妈艺术团”直接舞进春晚现场。而在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中,四川共有9个作品入围,参加2013年即将在山东举办的中国艺术节音乐舞蹈决赛,入围数量居全国前列。
在甘孜州、阿坝州、木里藏区,省文化厅已经完成1238个牧民定居点文化室建设。一个个牧民定居点文化室犹如一台台“充电器”,成为了农牧民学习“充电”、提升自我的好去处。
文化富民
让老百姓富“口袋”
年演出收入4445万元,这是在泸州泸县四川龙城农民演艺中心的一份成绩单。
2009年10月,由泸县政府出面,把泸县几十支农民演艺团队进行了整合,成立四川龙城农民演艺中心,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演艺中心。农村演艺中心出面承接大额订单,再根据客户需求,将演出任务分解到各个演出团体,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加入到农民演艺网后,一年能挣20来万。我们的临时演员现在一天也能挣100多元,这比城里打工强多了。”泸县“红太阳”演艺队的老板李安菊说。
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对于文化富民工程,郑晓幸有了新的理解:“要鼓励、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文化资源优势、文化区位条件、文化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着力培育和打造区域文化服务核心区域,增强文化服务对工业化、城镇化的配套服务能力和经济支撑作用。”
四大文化工程
文化惠民工程
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着力方位深度推进。以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便利性、均等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乐民工程
把文化乐民工程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为中心,大力实施文化乐民工程,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充分激活人民群众创造创新的热情,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展示。
文化育民工程
把文化育民工程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重要抓手,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老百姓精神生活品质,培育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以文化人,让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文化富民工程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富民工程。要把文化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富裕一方老百姓的重要手段。
探索民族文化建设独特路径
以保障民生为着力方位,近几年,省文化厅在民族地区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70个,为18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置文化活动专用设备;完成1238个牧民定居点文化室建设,为牧民定居点文化室配送了404套价值1414万元的文化设备。累计安排了6397万元公共文化专项经费,用于完善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农牧民文化生活。开展“四川文化藏区行——四进十大文化行动”,覆盖藏区20多个县、425个乡镇、3000多个村的村民。切实推进文化惠民,发挥了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功能,探索出了民族文化建设的独特路径。
□张良娟图片由省文化厅提供
新闻推荐
黄新初在彭州市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时强调本报讯(张魁勇记者刘莉)7月15日,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前往彭州市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高度重...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