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人事档案“一网通办”,3个月96万人次流动成渝共织“人来人往”的人才网

来源:广安日报 2021-12-08 01:38   https://www.yybnet.net/

2021年9月起,成渝两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链接贯通并正式运行,人事档案查询、档案接转及出具证明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据成都市人社局提供的数据,近3个月成渝两地人才通过网络平台申报办理相关业务的已达96万人次。

成渝地缘相亲、民俗相通、文化相融,共建一个圈,促进区域内资源、要素合理高效流动,更被国家赋予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重任。在3个月96万人次流动的背后,两地人才协同发展进展几何?又如何释放双城叠加的引才能量?

人才流动:便利直接

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互认互办、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医保卡互认互刷……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进一步降低成渝两地人才跨城流动成本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刘盛中2个月内跑了11次成都,作为成都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人工智能平台的场景架构师,他频繁往返两地跟进项目管理和技术指导。

问他两地奔忙累不累,他说:“贼爽!”

成都地铁18号线开通,从项目现场到成都东站的时间压缩一半,成渝复兴号动车开动,成渝1小时互达,而成渝高铁月卡、计次卡的开通更加精准地考虑了像刘盛中这样的商务人士需求。

“通过区域内交通、设施、政策等一系列的保障,要让别人意识到在区域内的城市工作或流动,是没有太大区别的。”西湖大学光学工程讲席教授、副校长仇旻在建言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时谈道。针对成渝地区如何破除人口要素流动障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重点就是要改变公共服务体系分割的现状。”

目前成渝两地已经实现了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证明无纸化,两地全域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互认互办,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医保卡、公交卡互认互刷,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进一步降低人才跨城流动成本。近日,川渝两地联合制定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以及住房保障六方面29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两地公共服务政策协同。

人才评价:互认共享

“天府英才卡”A卡与“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持卡人在7个方面实现服务互认共享。成渝还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互认上推进落实,进一步加速人才流动、减少重复评价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层次人才郭英慧女士是“重庆英才服务卡”持卡人员之一,她曾激动地告诉当地记者,她持卡在重庆动物园获得免费的入园机会。而现在,她持卡同样可以免费进入成都动物园了。

今年4月24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才办与重庆市委人才办签署《“天府英才卡”A卡与“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服务互认共享协议》,根据此协议,双方持卡人在科技咨询、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兼职创新创业、参观旅游、学术交流、研修疗养7个方面实现服务互认共享。除此之外,成渝还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互认上推进落实,进一步加速了人才流动、减少重复评价。

“形成共同的人才评价与互认机制是长三角区域内人才流得动、流得顺畅的润滑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凯曾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对于中高端人才,推进示范区人才绿卡制度,让持卡人才在示范区内享受人才相关服务,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

人才吸引:筑巢引凤

通过西部(成都)科学城等科研载体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预计到2022年,引育院士等顶尖人才20名,高层次人才400名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00支以上,新增青年人才3万名以上

成渝地缘相亲、民俗相通、文化相融,共建一个圈、共织一个人才网具有先天优势。打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品牌,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引才实力不容小觑。成都和重庆作为两大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拥有着近1亿的人力资源腹地,坐拥两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近几年,成渝地区为聚集创新人才资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推出重庆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举措,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成都凭借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和落到实处的人才新政,10年内人口增长约581.9万人。而是否具有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科研载体,如何抓紧“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共建西部科学城”等重大机遇,对于成渝地区建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至关重要。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涛分析,相比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科学中心,成渝地区是否能吸纳和用好科技人才,成为建设科学中心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提高吸引国内外优质科教资源质量和水平,如与世界一流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大学,吸引国内重点高校来成渝设立研究分院,为科技人才“落户”成渝地区搭建载体;二是充分挖掘成渝科教资源存量优势,建立开放流动、互认共享的区域人才发展机制,突出“科教城市群+科学中心”协同互促模式;三是对成渝“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扩大融资渠道,培育更多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的一流学科,鼓励高校根据科研项目建立衍生公司,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据报道,预计到2022年,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格局全面形成,科学研究支撑体系基本健全,引育院士等顶尖人才20名,高层次人才400名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00支以上,新增青年人才3万名以上。(据《成都日报》)

新闻推荐

成都高新区开展标准化建设专题培训

本报讯日前,成都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标准化建设、清单制管理和“双预控”建设培训和基层管理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培训...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人事档案“一网通办”,3个月96万人次流动成渝共织“人来人往”的人才网)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