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霜降寒意深 人间至此秋色尽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1-10-27 02:12   https://www.yybnet.net/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寒意渐重,不知不觉,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也过去了。10月23日恰逢霜降时节,这是一个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而天气渐寒始于此时。

“重阳过后,就是霜降了,这时最大的气候特征,就是昼夜温差大。白天还算秋高气爽,到了晚上就寒气逼人。于是在此时,旧时成都的嬢嬢们,已经拿出了烘笼,提上床去烤了。”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描述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人迎接霜降的画面,仿佛缓缓铺开在眼前。

取暖神器烘笼提上床

一不小心要“打梦脚”

寒意渐浓后,打开社交网络平台,“穿不穿秋裤”仍是网友们打趣争论的话题。在阴冷而潮湿的成都,怎样熬过霜降之后的漫长冬日,的确需要不少民间的智慧。在那个没有空调、羽绒服的质朴年代,由竹子编成的“取暖神器”烘笼,让不少老人熬过了冬日的刺骨寒意。

“霜降的时候,晚上就已经很冷了,寒气从脚底下漫上来,冻得人直哆嗦。当年的老成都家里,这个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必备烘笼,晚上就将烘笼提到床上,可以暖被窝,免得睡觉的时候僵手僵脚。”刘孝昌说,成都本地的烘笼一般用竹子编成,里面有个倒扣的泡菜坛子盖子或土巴碗。将木炭或木块燃烧后,红红的炭火放到烘笼里,就可以取暖了。旧时成都基本都用木炭,做饭后剩的余火,就可以放进烘笼里,帮助一家老小度过寒冷的长夜。“那个时候物质还是很匮乏的,一家人几个娃娃盖一床被子,贫苦人家几乎全靠烘笼来取暖。”

成都有一句方言叫作“打梦脚”,本是指人在睡梦中不受意识控制用脚踢蹬的行为,在川话中又指头脑糊涂,做事不集中的状态。而在床上烤烘笼时,最怕的就是“打梦脚”了。“若一不小心踢翻了,就会把铺盖都烧着。所以那时的打更匠,夜晚就会沿途叫喊:‘要把烘笼提下床哦’。”当下,随着空调、电炉等取暖设施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成都街头已经难觅烘笼的身影了。“现在都没有这个东西了。”刘孝昌感慨道。

羊肉红薯柿子飘香

晚秋的美食可别错过

霜降的来临,受到影响的不只是感到冷意的人们,还有在地里生长的农作物。“霜降一到,狮子山、凤凰山那一带的农家们就忙着挖红薯了,因为红薯受了霜就坏掉了,不能吃了。”刘孝昌说,“那个时候,卖烤红薯的小摊贩们,就挑着担子开始叫卖了,陶罐一掀开,烤得香甜软糯的红薯还冒着热气,满街都是香的。成都陆续也有卖羊肉汤的了,旧时城区的东南西北门上,四条大街都有羊肉铺子。”

此外,在霜降节气,民间还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且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于是,吃柿子、煲羊肉、吃鸭子等等,都成为了“秋贴膘”的首要选择。

“天气一冷,连睡觉的方位都要改变。‘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说的就是睡觉卧倒的方向。因为古人认为秋冬属阴,头朝西睡可以安养阴气。”刘孝昌说。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新闻推荐

因“众”而胜 唯“创”而强 全国双创周里感受创新发展“源动力”2021年10月26日A08版文章字数:1814朗读:

新华社记者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一个个创新团队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创新发展的“新种子”,一个个企业持续...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杜甫的邻里情2021-10-27 00:33
评论:(霜降寒意深 人间至此秋色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