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话,爱上一首歌;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
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成都常住人口达2093.78万人,首次超过2000万人。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两千万分之一的你,因为哪首歌爱上了这座城?
120天,14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人,2723个投稿作品……早在今年3月16日,大运会歌曲大众征集“完美收声”,全球音乐爱好者怀着对大运会、对成都的美好憧憬,谱写出令人激动的大运之音。
是大运之音,亦是城市之音。今天,我们来到共为成都大运会贡献34首高质量音乐作品的四川音乐学院,倾听大运会中最美的“音浪”。是什么灵感?又有什么故事?听创作者娓娓道来,一首首期待大运、热爱城市的歌曲向我们飘来,仿佛在诉说:一首歌,一座城。你究竟是因为哪首歌爱上了成都?
A 创作者讲述“大运音浪”
34首高质量音乐作品助力成都大运会
讲述对城市的“多一度”热爱
艺术与体育不分家,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会。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一首《亚洲雄风》响彻亚洲大地;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曲《Oceania》成为经典曲目;再到欧洲冠军联赛、英超、意甲以及西甲等非常具有激情的欧洲足球大联盟比赛中最后时刻,球迷几乎都会自发合唱的《We Are the Champions》……当体育和音乐相遇,碰撞出精彩的火花,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伟大作品,任岁月无声奔去,依然在世界体育史上熠熠生辉。
一群川音师生,历时两个月,为成都大运会歌曲征集活动递交了34首高质量音乐作品——不仅曲风包罗万象,歌词更是囊括了成都的人文地理、风俗人情等方方面面。需要强调的是,这34位歌曲创作者、演唱者,虽籍贯不同,但自来到成都开始大学新生活起,便对成都有着相同的眷恋,这是他们此次创作的情感来源之一。
正如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周思源所言,“川音理所应当对大运会作出贡献,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歌声(系列歌曲)和弦乐(器乐作品)来服务大运会、讲好成都故事,同时,用音乐充分展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在用音乐作品助力成都大运会的同时,他们更讲述着自己对城市的“多一度”热爱。大运会,成都,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助理、现代音乐制作系主任曾诚:
成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
“芙蓉花开成都,梦想坐标清楚;青春好似彩虹,阳光正好微风……”一首《就在成都》,电子加摇滚风格,轻快明亮、朗朗上口。这首专门为成都大运会创作的歌曲,由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助理、现代音乐制作系主任曾诚作曲,四川音乐学院老师赵祺作词完成。
来成都读书、工作已经23年,曾诚对成都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用他的话说,“嘻哈、变脸、熊猫等一切可以被用于创作的元素,几乎都是信手拈来。”谈及这首歌的创作历程,他坦言,“从词曲创作讨论、到编曲直至录音缩混完成,前后大概只花了七八天时间。”
“这首歌里,有成都地名、有熊猫,音乐风格也更加偏向年轻人,因为大运会是年轻人的盛会。”出于这样的考虑,这首歌的主唱、合唱都是流行音乐学院的学生,两名主唱分别是大二、大四学生。“年轻的声音,就应该唱年轻人自己的歌。”曾诚说道。
在创作《就在成都》之前,曾诚去年也在为冬奥会写歌,“冬奥会那首歌比较偏向于交响加电子乐。”他告诉记者,冬奥会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20首优秀作品,自己的作品有幸入选。
包括为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贡献的优秀作品,20余年来,曾诚创作的音乐作品不计其数。“成都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在他心中,成都已经是故乡。“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为我们音乐人创作营造了浓厚氛围,同时也有幸看到,跟音乐相关的产业链在逐步完善。我们在这里可以施展拳脚!”
他特别向记者提到,自己最近在创作一部儿童音乐剧,故事的起点就是成都远洋太古里,主人公从这里出发去全世界寻找梦想,最终再回到成都这个梦开始的地方。
除了音乐人之外,曾诚还有一重身份——老师。这样的身份下,他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大家从学生到艺术工作者一直扎根成都,这里的音乐生态越来越好。这种传承,让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感自豪。”曾诚表示。
四川音乐学院大二学生廖宇韩:
成都让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
“我的创作灵感来自对体育和音乐的理解。”在成都土生土长的廖宇韩,是四川音乐学院大二学生。他对这次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体育和音乐是分不开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是带来视觉冲击,而音乐是给予心灵冲击,这就分别像人的眼睛和耳朵,通过‘看’和‘听’,我们才能去‘感受’;其次,在大运会的体育背景下,我认为歌曲一定要快节奏,体现出激情、青春和活力。最后,希望我的作品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作为词曲作者,廖宇韩的创作历程不是想象中的“一蹴而就”,背后离不开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对音乐热爱的坚持。“不得不说这座城市给予了我太多,无论是成长生活还是追求热爱,成都带给我的不只是音乐上的熏陶,还有在专业学习上广阔的视界以及坚持追求梦想的环境氛围。”
廖宇韩创作的歌曲选择了与学习演唱的同学合作。“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歌手的特点对文字内容做不同的设计并进行融合,如尾韵的设计、咬字调整等都是要根据实际演唱的效果不断进行打磨。”在廖宇韩眼中,音乐要以最亲切的方式感染听众,一首人人都能传唱又具有专业水准的歌曲才是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希望通过‘我们的爱’这一关键字传递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正能量和青春朝气,并通过大运会传递‘爱’,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从专业的音乐视角来看,廖宇韩认为,音乐是最快速也最能直接展现城市精神与活力的载体。他将成都看作一个“音乐原料”孕育地,成都制造的音乐人活跃度数不胜数。“如今,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环境下,成都的创作人迎来了更多机遇。”
“《大运的爱》这首作品,表达的不仅是我对大运会的期待和憧憬,更表达了对成都这座城市深深的爱。”在廖宇韩看来,在令人振奋的体育场上,熟悉的拍子穿越耳孔,钻入心窝,身体里的热血随之开始沸腾,手臂挥舞,身体扭动,音浪一波一波袭来,而眼前的赛场正在上演的,正是令自己全情投入的比赛。
B 爱好者奏响“大运之音”
2723首投稿作品
谱写令人激赏的“大运之音”
音乐是传播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红遍大江南北,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奥运热潮。作为中国西部举办的首个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成都2022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又怎能少得了自己的大运会歌曲?
2020年11月16日, 成都大运会歌曲征集活动启动,截至2021年3月16日,历时120天。此次活动共征集投稿作品2723首,其中国内应征作品2402首,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四川、陕西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保加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人投递应征作品321首。
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既包括浅吟低唱的民谣、铿锵有力的摇滚,也有风靡大众的pop、唱念兼搭的Rap……从88岁老者到7岁小学生,全球音乐爱好者怀着对成都大运会的美好憧憬和强烈期待,谱写出令人激赏的大运之音。
成都银杏管理学院大三学生成畅是大运会志愿者也是大运会歌曲原创音乐人;7岁成都“宝藏男孩”韩秉宸和好朋友龙美熹用稚气的童声唱出对成都、对大运会的企盼;19岁留学生叶佳鹰用电子流行乐歌唱大运会;文武兼备的蓉城公安才子创作大运歌曲;“蓉漂夫妇”因歌结缘因爱献歌……每一首应征歌曲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大运故事。在这个舞台上,大运是共同的话题,不同的人们用音乐讲述着不一样的大运故事。在这些人中,还有获得格莱美奖提名的保加利亚知名音乐家,也有日本、韩国的一线流行音乐制作人。他们的参与、加入,让大运会歌曲具备了更多的国际元素,极大丰富了成都大运音乐曲库。在此之外,北京奥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著名策划人、词作家王平久,知名作词人方文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团队核心成员知名音乐人常石磊,著名音乐人金培达、郭亮,虚拟偶像团体“无限王者团”等也会参与到大运会歌曲创作中。他们的加盟,必将为成都大运会歌曲注入更加专业的力量。
C 专家盛赞“世界文化名城”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本报首席观察员汤继强:
一场盛会,一座城市
伴随着熟悉的旋律被铭记
2022年将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一场体育的狂欢,也正是因其涉及的地区广泛、人群众多,文化差异性明显,所以跨文化传播将在这个过程中格外突出,备受期待。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对于传播城市影响力、传播城市文化、传播体育精神而言,是一个重要的介质。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本报首席观察员汤继强看来,以音乐为媒介,对于中国西部举办的首个世界级综合性体育赛事,意义特别重大,“尤其对于成都提升城市影响力、丰满城市形象,让世界更加了解成都,可以说是极为有效的方式或者是‘首选’方法。”
以一首歌作为文化符号
传递城市形象巧妙且有效
汤继强认为,以一首歌作为一个浓缩版的城市文化符号,向外界传递成都的城市形象,特别巧妙且特别有效。“这种方式会需要时间成本、人力物力等投入,但成都借音乐在大运会时作出表达后,将反哺成都的文化底蕴,在迈向现代化、世界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音乐是世界语言,它不需要借助“翻译器”就可以让人感受到,也是人类共情的载体。“当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他们对于音乐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从文化的差异性和跨地域的表达来看,音乐是最能凸显地域特色、特点的,就此意义上来说,通过国际体育赛事,城市独特的音乐可以彰显成都文化的谦让、坚韧、乐观、向上,以及文化的原生性、多样性、包容性,而音乐就可以以特别的表达方式,让成都在特质上有别于其他城市。”
“像已然在传唱的《成都》一样,成都的音乐可以借大运会契机,把城市的幸福特质、文化特质、历史特质都推广传播出去,特别是如三星堆、太阳神鸟等,都可以在音乐里有机融入,以图像、歌曲的方式进行比较直观的表达和展示。”在汤继强看来,其实每一首传唱甚广的体育歌曲,留在歌迷心中的不仅是耳熟能详的旋律和节奏,一场盛会、一座城市,也将伴随着熟悉的旋律被铭记。
跻身2000万人口“俱乐部”
为“三城三都”建设带来新机遇
在汤继强看来,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跻身进入“2000万人口俱乐部”。“值得关注的是,成都的人才结构、人口结构,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尤其在西部内陆地区是相当突出的。”
人们总是选择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因而长期以来,人口规模始终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与发展能级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为‘三城三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契机。”汤继强认为,成都人口超过2000万,客观上反映了成都在管理城市治理、城市基础设施供应上有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适宜人居、适宜兴业、适宜创新,文化包容,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也将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很好地阐述和印证。”
汤继强补充说道,大运会举办能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成都,让成都更多地向外界传递信息、声音和影响力,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能级,“我相信,‘三城三都’建设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机遇将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成都影响力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支撑,古老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这种交流会更加丰富。”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孟浩 温珙竹 摄影 郑涵升 本报制图 赵蕴如
部分图据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新闻推荐
“一市两场”即将开启! 川航物流:构建空中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
5月29日下午,2021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专项活动——2021中国西部国际口岸物流开放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由四川省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