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会说,到永陵博物馆工作实现了她的愿望,因为从小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她一直想要让自己的工作也能更多的与之连接。
且听她的讲解:
乐舞场面最大,乐器种类最多的宫廷乐队
在永陵常展厅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厅,有一尊1比1复刻的王建石像,其原件在王建陵墓中,后室石床中后部,这是圆雕坐像,坐北朝南,面向地宫口,通高86厘米,是永陵博物馆镇馆之宝。为保护文物不被光照损坏,也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看到王建石像,博物馆复刻了一件,放置于灯光较好的展厅。
你看,它在装扮上,头戴袱头,身穿圆领锦袍,两首交叉放在袖笼内,在表情刻画上,与史书上所记载的“隆眉广颡,龙睛虎视,状貌伟然”的相貌一致,很是气派。石像刀工简练、线条流畅,特别是手肘部分比较柔软,表现出丝织物特殊的材质。这是王建真容雕像,也是几千年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帝王真容雕像。
永陵地宫中的王建墓棺床南、东、西三面刻有一组完整的宫廷乐队。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均为女性,演奏的乐器有20种23件,融合了胡乐(主要是龟兹乐)和清乐(汉族传统音乐)两大系统。这组乐队被称为“二十四伎乐”,是迄今所见唐五代音乐舞蹈资料中最全面系统和最直观真实的一种,也是我国同类文物中,乐舞场面最大,乐器种类最多,气势最为恢弘的,表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队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
位于南面的拍板伎大家可以重点了解。她头梳高螺髻,正面著簪饰,披云肩,广服罗裙,双手握6片拍板,执拍板于胸部右侧作击打状,为掌握乐队节拍的首席拍板。其实,拍板多用紫檀、红木、花梨木等制作,音色清脆响亮,演奏时执外侧两张板开合,带动内板反复碰撞发声,通过节拍快慢指挥乐队演奏节拍。
听过她的讲解,你会发现:
她愿为游客储备更多知识量
站在镜头前,吴会自信、流畅地介绍着成都永陵博物馆的文物,可镜头一关闭,她又表现出胆怯的一面,“我太紧张了,我应该更自信一点。”吴会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曾经的工作与文博行业完全无关,3年前,了解到永陵在招聘工作人员,她便来到这里,成为文创物品的销售员。她说,到永陵博物馆工作实现了她的愿望,因为从小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她一直想要让自己的工作也能更多的与之连接。
“不过,到了这里后,我发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对工作的阻碍。”吴会回忆,在做讲解员工作之前,因为性格内向,很少与其他同事接触,渐渐的,她仿佛博物馆的“小透明”,性格也更加内敛。但,改变来自于她逐渐发现,自己应该成为女儿们的榜样,用实际行动让自己强大起来。
因永陵博物馆日常游客量不多,讲解员也只有几位,出于对古文化的热爱,她自告奋勇报名讲解员行业。“刚开始,我疯狂为自己‘充电’,在领导们的帮助下,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后来我决定一定要实验一次,验证自己的能力到底行不行。”吴会还记得在为游客讲解前,她一人来到王建
陵墓,请保安人员充当游客,为其讲解,“刚开始还是紧张,讲了几次后,我渐渐找到了感觉。”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实验中,她成为了如今能够与游客自信交流的讲解员。
不过吴会认为,她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她也愿意在今后的日子里,为广大游客储备更多的知识量。
新闻推荐
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刚刚过去。5月18日当天,全国各大博物馆迎来了一波“高光时刻”,媒体报道和观众们纷至沓来,络绎...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