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铮 摄
素描《秦岭青石岩工地》(20世纪50年代)
木刻版画连环画《纪利子》
木刻版画《鲁迅》
石膏拓片版画《采桑》(1960年)
设色纸本《老杜思诗》(1988年)
抱熊猫,画熊猫(20世纪80年代)
抱熊猫,画熊猫(20世纪80年代)
吕林,曾用名吕琳(1920年-2020年),我国著名的美术学科教育家、版画家、雕塑家、雕刻家、水墨画画家,四川美术学院创建者之一,曾任西南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科普美协理事长、成都画院顾问、天府书画会会长等职。
吕林,曾用名吕琳(1920年-2020年),我国著名的美术学科教育家、版画家、雕塑家、雕刻家、水墨画画家,四川美术学院创建者之一,曾任西南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科普美协理事长、成都画院顾问、天府书画会会长等职。
吕林,曾用名吕琳(1920年-2020年),我国著名的美术学科教育家、版画家、雕塑家、雕刻家、水墨画画家,四川美术学院创建者之一,曾任西南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科普美协理事长、成都画院顾问、天府书画会会长等职。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4月23日,《吕林诞辰百年艺术回顾展(1920-2020)》在四川博物院开幕,首次全面梳理了吕林先生的艺术历程和学术地位,通过“追求信仰 投笔从戎”“倾心教育 培育人才”“辛勤创作 讴歌时代”“研究汉砖 汲古出新”“刀笔耕耘 情寄天府”5个单元,展示了这位“百科全书式”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木刻,到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创立四川美院,关注画像砖艺术,再到水墨画,吕林的艺术历程基本和近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重叠。
此次展览将在重庆、西安、太原、北京、深圳等多地巡展,成都为首站。记者专访了吕林老先生的女儿吕豆和女婿刘宇,他们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至情至性的“吕熊猫”写意图。
嘉宾
吕豆(右),艺术展览策展人。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后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研究学习,目前定居巴黎,长期在巴黎法国德奥拍卖行亚洲艺术鉴定中心工作,巴黎亚洲古美术研究鉴定和交流中心永久会员,曾成功地在巴黎及欧洲多个城市、国内多个重要城市策划参与许多重要的艺术品拍卖和专业画展。
刘宇,当代艺术家,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赴法留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法国图卢兹国立美术学院和法国国立美术学院。1990年定居巴黎,并受邀加入法国国家艺术家协会。
对话
水墨画熊猫 “古今第一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吕林老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首次全面梳理他的艺术历程和学术地位,能否介绍一下此次回顾展?
吕豆(以下简称吕):虽然父亲之前在四川也举办过数次展览,但像此次全面、完整地梳理作品并展示给广大观众还是第一次。此次展览无论从展品数量,还是艺术种类,再或者是艺术年代,都是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对于我父亲的艺术人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早在2018年底,我们就已着手筹备和策划此次艺术展了。我父亲的艺术历程和近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有着高度重叠。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木刻,到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四川美院的创建,关注画像砖艺术,再到水墨画,他的艺术人生不仅丰富多彩,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家。但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人对父亲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的水墨画熊猫之上,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重新定义父亲的艺术成就。
记:吕老先生不是成都人,但此次艺术回顾展的首站选在了成都,这样安排有何考虑?
吕:我父亲是山西人,1949年入川到成都后,就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重庆工作,但因为家在成都,他都是两地奔波。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汉代画像砖大量出土,父亲将大量精力放在了画像砖艺术上,在成都的时间明显增多。70年代初,父亲回到成都工作和定居,创作了很多作品,特别是水墨画,达到了艺术领域的巅峰,其中又特别是画熊猫,成为收藏家炙手可热的收藏品,也因此被誉为水墨画熊猫“古今第一人”,还收获了一个绰号——“吕熊猫”。
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说,成都这座城市成就了我父亲,我父亲的艺术人生与成都紧密相连。
今天成都正在积极推进“三城三都”建设,这座城市既是艺术氛围浓厚的文化名城,也是颇有影响力的会展之都,因此我们将回顾展首站放在这里是最佳选择。
把熊猫当成小孩子来画
记:在你眼里,你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吕:我小时候,父亲在重庆工作,我与他相聚时间不多,只能在节假日偶尔见面,那时我有些怕他,因为他是一个很严肃、很威严的人,对艺术执着认真,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说话声音不大,但说一不二。
长大一些后,父亲回了成都,我对他的陌生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父亲性格豪爽,爱交朋友,三教九流里都有好朋友,父亲对他们真心相待,不管出身如何,都一视同仁。
再后来,父亲年纪大了,在我眼里,他又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特别是画熊猫,他是把它们当成小孩子来画的,一边画一边用手比画,画出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他的眼睛里满是疼爱。
如果非要有一个总结,我认为“至情至性”是对父亲一个非常贴切的形容词。
记:吕老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你最喜欢他笔下的什么?
吕:当然是熊猫了。其实他画熊猫已经比较晚了。上世纪70年代后他开始画水墨画,主要题材是人物和动物,熊猫是动物中画得较多的,但这一画就一发不可收拾,很多本土画坛的老前辈都知道他有个雅号叫“吕熊猫”,他画的熊猫早已是巴蜀画坛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父亲笔下的熊猫,很特别,一笔一画都充满了讲究,黑与白的组合,精简到极致的勾勒。作画的时间不长,但思考的时间往往是作画的几倍几十倍,而且父亲赋予熊猫拟人化的生命,每只熊猫都很灵动,都是他思想感情的凝聚。
记:熊猫画是如何成了吕老最具知名度的符号的?
刘宇(以下简称刘):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熊猫在国外风靡一时,它不仅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而且更具有宣传价值和政治意义,吕老敏锐地发掘了这一创作题材,开创性地用水墨画刻画熊猫,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吕老开始创作熊猫系列水墨画时,已进入中晚年,艺术家的创作在这时往往都是巅峰状态,可以说是千锤百炼。他笔下的熊猫,线条简洁、造型优美、神韵十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好多四川老画家现场看了他画的熊猫都说:“哎呀,我们都没有画的了!”可想而知其功底之深,质量之高。
得其时、得其势、传其神、传其韵,一系列条件叠加之下,“吕熊猫”为世人所熟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艺术人生 辉映中国近代美术史
记:此次艺术展是如何布局的?
刘:第一单元“追求信仰 投笔从戎”(1939年-1948年)。抗战后吕老投身革命,在山西国民兵友教导团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1939年,他在身边党员影响下,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以木刻版画宣传抗日救亡,成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参与者。1940年奔赴延安,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120师第一旅担任宣传干事和美术编辑工作。1945年至1948年,又先后到山西临汾参与西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创建、到陕西西安参与西北军政大学美术系的创建。
第二单元“倾心教育 培育人才”(1948年-1953年)。1948年,吕老在临汾期间为西北艺术学院招收大量青年学员,为南下入川作好准备。1949年入川后,他担任重庆西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聘请优秀专业教师组建了师资雄厚的美术系教师队伍,为川美绘画、雕塑、造型艺术教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并在美术基础课中开设了透视学科、解剖学科,组织编写出版《艺用人体解剖学》,为全国美术院校的通用教材。1951年,他主编四川美术学院史上第一本画册《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作品选》。
第三单元“辛勤创作 讴歌时代”(1953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劈山改河的壮志激发了吕老的创作欲望,当自古视为天险畏途的宝成铁路动工修建时,他收拾行装来到了沸腾的工地,在剑门关跋涉劳动,和铁路工人共吃同住体验生活长达4年之久,创作了大批反映建设者生活的优秀素描、水彩和木刻画。
第四单元“研究汉砖 汲古出新”(1960年-1987年)。上世纪60年代吕老对川渝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砖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并整理拓印,创作了一批追求形式风格的作品,把形式美提到一个很重的位置。同时他以图像学作为选件的标准,整理出版了《四川汉代画像艺术》一书。
第五单元“刀笔耕耘 情寄天府”(1970年-1994年)。上世纪70年代后吕老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成为活跃于四川艺坛的重量级艺术家。
开宗立派
“百科全书式”艺术家
记:吕老不仅在木刻、雕塑、水墨画上造诣颇深,还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家。
吕:1949年,我父亲来到四川,之后去了重庆,创建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前身——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离开学校后,在四川美协、文联任职期间,研究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和拓片艺术,继而把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当代版画创作中去。父亲以拓片方式探索创新之路,其拓印版画使用过木、石、石膏、水泥、墙砖等各种版材,创作了一批特别追求形式风格的绘画作品,包括《湖岛丰收》《桑园》《鱼跃》《夏》《行军路上》《梨园管理》等一批拓印版画作品。时至今日,学界公认吕林是石膏拓片版画的开创者。
记:能精通一面已是不易,吕老先生是如何成为“百科全书式”艺术家的呢?
刘:老先生是我的岳父,也是我父亲的老师,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我的老师。他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一颗火热而坚定的艺术之心。在战争年代投笔从戎,他将画笔作投枪,从艺术角度为革命事业作贡献。他是鲁艺美术系第四届学员,在延安创作大量木刻、素描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已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和生活体验。他还参与了王朝闻先生雕塑的一些基础工作,王朝闻创作的著名浮雕《毛泽东》就是当时他们一帮青年人抬到延安大礼堂悬挂的。1948年他创作的木刻连环画《纪利子》使他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如今这一创作已成为追忆那段峥嵘岁月的珍贵红色文献。
第二,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新中国成立后,他潜心研究传统艺术,尤其关注四川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20余年间不间断地整理收集,终于在1988年编辑出版了《四川汉代画像艺术选》一书。他不是以文物考古的研究方法来整理,而是以图像学作为选件的标准,在收集、研究拓片的基础上,开创性地走出了拓印版画这条新路。
第三,从未停止艺术上的探索。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水墨画创作,和陈子庄互为良师益友,两人常常倾壶论古,围炉夜话,这也让他重新对自己几十年的艺术进行梳理,坚定了他在中国水墨画探索中迈出新的一步。他的水墨画创作题材分人物和动物两大类,人物以观音、钟馗、李白、杜甫、苏东坡为主,而动物画,每逢新春他都要创作一批当年的生肖形象,当然,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熊猫。
手记
2021年4月 成都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上小学,那时兴趣班报的是国画,老师教我们画的第三种动物,就是熊猫。当时我的感觉是——熊猫真好画,寥寥几笔,黑与白之间,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就跃然纸上,比前面两种动物——公鸡和猴子好画多了。画出来的熊猫拿给我国画功底深厚的爷爷看,得了个“还挺像”的评语,让我喜滋滋地得意了许久。
后来我才知道,国画画得“还挺像”并不是什么佳评,但吕林这个名字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因为当时老师让我们参考的画本,作者正是吕林这位水墨画熊猫“古今第一人”。我在画画上没什么天分,时至今日,还能想起来怎么用毛笔画的,就只有熊猫了。
此次采访吕林的女儿吕豆和女婿刘宇,倒是打开了我这段尘封了许久的记忆,以至于采访结束后,我还专门找出纸笔,当着我女儿的面画了一幅熊猫,结果这次评语更惨——“爸爸,你画的熊猫,怎么不像呀?”
采访时,《吕林诞辰百年艺术回顾展(1920-2020)》还没有开幕,吕豆和刘宇正在展厅忙碌。采访中,吕豆分享了一段关于父亲的有趣往事,说他曾在家里大门上先后贴过两张纸条。
第一张纸条写的是“会客不超过十分钟”。之所以这样做,实在是被求画的人给整怕了。那时吕老已回到成都定居,名气越来越大,求画的人越来越多,最开始是熟人,后来不认识的陌生人也纷纷登门拜访求画,而且求完了画,有的还不走,要么留下来寒暄,要么看父亲画画,欣赏“大师”风采,父亲实在有些不胜其扰,迫不得已,就在大门上贴了这张纸条。效果还真出奇的好,求画的人虽没减少,但都是画完就走,不再停留了。
第二张纸条写的是“分钱不值,千金不卖!”吕老赠画,要看人,很多衣着朴素的工人师傅、老师、学生来求画,他总是慷慨相赠,从不吝惜,但有不少衣着光鲜的人,带着钱来买画,这些“艺术贩子”统统被吕老拒之门外,最后干脆一张纸条,堵死了他们的投机钻营之路。
“两张纸条”,是一位至情至性老人形象的写意画。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今年“惠蓉保”可缴费了 保障范围扩大 连续参保者免赔额降至1.3万元
“惠蓉保”又来了!今年,成都市民迎来的是升级版的“惠蓉保”,保障范围更大,起付线更低,参保费用仍是59元一年!5月8日,“惠蓉保”...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