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成都置信实业7亿元养老产品资金链断裂,约2600位老人被套养老变“坑”老?监管机制亟需建立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21-04-16 00:49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调查

4月15日,“7亿元养老投资项目爆雷”的消息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据央视财经报道,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旗下一款名为“康嘉逸居”的养老产品资金链断裂。有投资者表示,现在大约有2600位老人交了7亿元。这7亿元很可能是这些老人一生的积蓄,一旦无法归还,对于本想快乐养老的老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035年和2050年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分别达到22.3%和27.9%。由此可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养老市场都将是一片蓝海。然而,目前一些养老项目却变成金融产品,并让老年人入“坑”,这一现象无疑值得深思,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 本报记者 陈美 梅婧

养老项目变金融产品

成都穆女士就不幸“踩雷”7亿元养老项目。她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款产品原本是为了康养,用来换住酒店,还有8%的返利。大部分老人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选择购买的。但截至目前,穆女士仅在去年10月收到过一次返利,之后就再也没有了。穆女士共交了四十多万元,目前项目资金链断裂,本钱暂时收不回,利息就更不要想了。

对于穆女生的遭遇,有网友认为:这可能是穆女士一生的积蓄,“这么大一笔钱无法收回,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是老人。”

然而,面对老人的焦虑与不安,康嘉逸居项目负责人却回应称,“现在有1100多套公寓没有销售出去,资金较为紧张,等房屋销售恢复了,房子卖了再退款。”

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除了成都的康嘉逸居项目,其他养老项目的金融化也较为明显。

家住成都万年场、84岁的刘婆婆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最近几年,她发现养老项目已开始和投资挂钩。“我们一帮老姐妹经常约在一起听川剧、打麻将,有不少年轻人来推销产品,说既可以养老还可以投资。”

刘婆婆说,推销员将老人们带到养老公寓参观。“我记得是2016年,把我们带到温江一个叫‘康馨苑’的老年公寓参观,参观后大家都觉得不错,后来就让我们投资,说除了每年拿利息外,想住进去还可以打折。”

刘婆婆当场就交了 2 万元。“交2万元,每年能拿1400元的利息,还给我发了一本居住证。只要想住,随时都可以去。那里的单间价格是每月3280元,我去住就可以打折。”

值得庆幸的是,3年后,刘婆婆连本带息收回投资。“当时我还想继续投资,结果康馨苑不集资了。后来我又看上了另一个项目,准备交20万元,但钱被小女儿借去买房了......”刘婆婆的语气显得十分遗憾。然而,刘婆婆不知道的是,当时她看上的,正是康嘉逸居项目。

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上海大爱城养老项目、广西映雪堂养老项目、江西中华情养老公寓也不断爆雷。由此来看,金融化的养老项目已有“野蛮生长”之势。

高额分红是最大原罪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项目变金融资产,就目前来看,并不是普遍现象。

在刘璐看来,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将公寓销售给老年人。然而,随着金融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金融资产化项目也陆续出现,而养老项目无论从租金还是从收费情况来看,它都有现金流,所以养老项目有成为金融产品的潜力。但问题是,养老项目金融化爆雷,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在调查中,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高额分红是机构爆雷、老人受害的最大原罪。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记者将“养老院”和“非法集资”同时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了447篇法院裁判文书。

相关法律文书显示,养老机构大多以高额分红作为诱饵,诱惑老人签订所谓的服务合同,但资金并没有用于相关服务,这成为养老机构爆雷的最大原因。

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爆雷项目大多承诺6%至9%的固定回报,在一些地区,部分养老机构还联合营销机构进行抽水营销,有的抽水比例最高达到20%以上。

一位入“坑”的谭姓老人对记者表示,经常会遇到所谓的业务员给他们发传单、介绍养老院。“本着去看一看、逛一逛的心理,被业务员带到养老院看环境,要想入住就必须投资,成为会员。”谭姓老人说,会员分为“至尊”、“贵宾”等不同等级,享受的床位折扣、收益也不同,利息返点以“赠送消费卡”形式体现,但最关键的是,业务员对投资风险却绝口不提。相关法律文书显示,多起养老机构爆雷背后涉及金额数量之大、受骗老人之多,令人咋舌。

对此,刘璐表示,面对养老机构的利诱,老年人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多衡量其中的收益和风险,“不要只看机构许诺的高额收益,其中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从法律角度看,相关律师认为,某些养老机构的这种做法,有变相利用高收益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嫌疑。川恒律所林连刚律师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高额分红模式,其实有庞氏骗局的特点,“对于这种收益较高、花里胡哨的金融产品,老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不要轻易拿钱参与,最后能否收回本金都是个问题。”

■记者手记

养老焦虑下 监管要跟上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型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即大约有2亿老年人口,因此,养老产业被称为“下一个十万亿级产业”。

然而,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目前暴露出的养老焦虑显然值得重视。前段时间,一个关于养老的视频便被刷屏。视频中,失去母亲的儿子带着媳妇回家看望父亲。到家时,看到父亲一个人在地里干活的身影,儿子瞬间痛哭流涕,决定带父亲一起回城,为父亲养老。

短短的一个视频,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在微博评论中,有人留言称:“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子女不在老人身边,无法照看老人的情况。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产业商业化和金融化是一个趋势。

“从政策风向看,专属养老保险试点已落地。多部门提出加速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体系,涵盖长期规划、制度设计、产品形态及试点等多方面内容。”严跃进表示。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则认为,从监管上看,首先要确保养老项目的资金没有被挪用,同时加强建筑质量的监管,“说白了,老人交了钱不能烂尾。”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养老产业成为风口后,被金融化、商业化的养老项目并不可怕,关键是监管要跟上。

2019年1月,民政部发文修改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即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登记和备案管理。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政给养老机构“松绑”,推动养老行业加速发展。但由于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不足、抓手不够,使得管理出现短板。

事实上,很多爆雷机构都没有在民政部门备案,也未享受相关补贴,而民政部门仅有对享受床位补贴的机构采取“停发补贴”的权限,对违规机构约束力度较小。所以,由此引发的爆雷现象,值得监管部门重视,并尽快出台相应监管措施。

新闻推荐

地理及生活的变迁(组章)

与后河有关波光潋滟,铺展幸福的锦纶。改革的春风荡开两岸的堤坝,显得更加宽阔。倒映花红柳绿的身影。怡情慢步、舒缓交谈的...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成都置信实业7亿元养老产品资金链断裂,约2600位老人被套养老变“坑”老?监管机制亟需建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