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携手,共画一“圈”。“先手棋”成绩如何?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昨日(14日)举行。
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一张成德眉资同城化“成绩单”,从七个方面勾画出成德眉资同城化“棋局”。
关键词1
顶层设计
建起“1+1+N”都市圈规划体系
成德眉资同城化,最关键的是工作机制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记者获悉,建立起“领导小组统筹、同城办协调、省直部门指导、4市主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同城化办公室实现“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省直部门和4市共同分领域组建14个专项合作组联动推进同城化工作落地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除构建起“1+1+N”都市圈规划体系,《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完成编制并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空间和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形成编制成果,公共服务、产业协同、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专项领域实施方案已印发,探索出台《成都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
关键词2
交通
市域铁路成资S3线开工
成德眉资同城化中,高效连通的现代交通圈加快构建。
目前,“两环三射”轨道交通骨架加快构建,市域铁路成资S3线开工,成德S11线、成眉S5线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成都外环铁路通过预可研审查。14个“断头路”打通项目开工建设,螺简路等5个项目建成通车。都市圈日开行动车达107.5对、为公交化运营前的3倍,日均客流量 达3.8万余人次、为公交化运营前的3.5倍,跨市公交增至9条、日均客流量达2.2万余人次。
关键词3
产业
464个项目 投资约1088亿
协同分工的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成德眉资加快“三区三带”产业带建设,合作推进464个项目,完成投资约1088亿元。成立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绿色智能汽车和现代商贸等产业生态圈联盟,达成101个跨区域布局产业合作协议,确定57个企业合作项目。功能平台共建共享,联合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释放需求信息1525条496家德眉资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校企双进”平台促进都市国2000余家企业与700余项高校科技成果对接,420项成果实现转化。
关键词4
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0130”快速服务机制
同城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资源要素交易机制,成都农交所在德眉资分别建立子公司,累计成交项目3714宗、交易金额56.31亿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首批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城无差别受理,建立起“0130”(0成本1环节30分钟领证的“极简”审批模式)快速服务机制,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电子基础信息实现共享,互通检验检测认证结果7300余条。高质量推进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集中发布青广、简雁、新彭等7个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打造8个精品示范点,彭什产业园川芎市场占有率超过70%、年产值5.75亿元(同比增长42.7%)。
关键词5
生活圈
都市圈居民就医“一码通”
共建共享的市民生活圈有序形成。成都214所学校与德眉资3市学校结对共建,成都四中、七中等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德眉资班级508个、学生27840人。实现都市圈居民就医“一码通”,服务1000余万人次持码就诊。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增至17748家,毗邻地区覆盖率达100%。成都和资阳公共图书馆率先实现通借通还服务,金沙、三星堆博物馆实现两地客源互送、跨市互游。
关键词6
生态环境
建立空气质量联合会商机制
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合力推进。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李家岩水库、张老引水等水利工程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累计完成增绿增景15.7万亩,旅游环线开工建设85公里,联合繁育竹品种60余个。建立空气质量联合会商和大气治理科研攻关机制,协同开展岷江沱江生态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都市圈内1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占比100%,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9%。
关键词7
同城品牌
设立同城化发展“一所一中心”
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强宣传研究共塑同城品牌。完善联合研究和跟踪学习机制,依托成都市社科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设立同城化发展“一所一中心”(同城化研究所、同城化研究中心),围绕同城化发展联络、创新产业、综合交通、交界地带等专题举办同城化培训。培养好使用好4市抽调干部,组建青年学习小组,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搭建交流推介平台,举办四届“互通互信、共建共享”系列恳谈会活动,向京沪浙优秀企业专题推介近180个同城化重点项目,与中央、省、市20余家媒体建立常态化宣传联动机制,利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等平台加大同城化宣传。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实习生 李佳宁
新闻推荐
日前,成都高新区召开2021年教育工作会,总结“十三五”及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研究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成都高新区教育工作...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