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州区积极探索贫困人口返岗就业机制,着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建网络、搭平台、塑品牌、抓回引等措施,让4.5万余名贫困人口找到了稳定工作,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圆了脱贫致富梦。
构建劳务输出对接机制
“我们采取对接行政职能、对接资源平台、对接市场需求等方式,夯实输入基础,畅通输出渠道、灵活输入模式,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组织化、技能化。”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和市场效应作用,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不仅自主开发应用了就业扶贫“五清”摸底调查系统,对每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技能水平等信息进行全面掌握;通过调查摸底、实地考察以及自主申报贫困人口等方式,建立丰富的劳务信息库;采取补贴工作经费方式,在农民工相对集中地区,组建民间驻外办事处,为劳务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法律援助等,逐步形成“广东服装、北京餐饮、成都家私、江浙毛纺”等六大特色劳务基地;依托人力资源市场主阵地,在谭家、大进等镇设立公共就业人力资源市场,每年转移输出劳动力1万余人。
开州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扶持等方式大力培育本土中介,鼓励贫困人口外出开辟市场、拓宽业务;搭建劳务协作平台,让区内外劳务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深度合作开发人力资源;采取共享就业信息、充实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等措施拓展输出网络,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依托“六大”劳务基地、职教中心、民办培训机构、劳务派遣机构,构建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实现劳务输出信息准确、上岗就业无缝对接、招生招工紧密衔接。
创新内转外输服务模式
2020年,开州区采取送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对接就业服务等方式,创新内转外输服务模式,共推送就业信息3万余条,让2万余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开州区利用广播电视、就业信息“家家通工程”、劳务人才网等平台发布就业信息;利用基层社保所、驻村工作队等到各村(社区)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的时机,宣传就业信息;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采取“点对点”宣传就业信息,并量身制定就业规划;通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招聘月等定期定点招聘活动,促进就业;利用元旦和春节、各大院校毕业季等黄金节点,用人单位深入各镇乡(街道)、院校、车站、广场等开展巡回招聘,有序引导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家庭子女就地就近就业;组织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需求的贫困人员走进生产企业,现场推介就业岗位;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为纽带,以驻外劳务办事处、流动党支部和山东重点企业等为支点,全面满足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
“我们还为贫困劳动力提供‘集群式’就业岗位,扎实开展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山东潍坊接收开州区转移贫困劳动力68名。
稳步提升整体就业质量
“我回来创业,在大德镇种植了500亩黄精和玉竹,不仅常年解决200多名村民就业,还直接带动52户村民种植中药材。”返乡创业“女汉子”姚英笑呵呵地说。
在开州区像姚英这样的返乡创业人员还有很多。
开州区建立了以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返乡创业项目库,引导返乡创业者聚力投资。推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创业就业新模式,带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项目的“四无”贫困户创业就业。采取“工厂进园区、车间下乡镇”方式,推行“车间+农户”模式,鼓励企业在农村建立扶贫车间,引导农民工利用乡村闲置房屋和已有资源,采取承包车间、配件生产等方式返乡创业。推行“农户+合作社+电子商务”模式,将电子商务引入农村,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开发包装自己的土特产品,目前135个重点贫困村均设立了电商扶贫驿站,受益贫困人员达3100户,销售农户产品820万余元。
开州区坚持市场需求,创建“开州餐厨”“金开家政”“开州建工”三大本土劳务品牌,引导职业培训机构重点开展餐厨、家政等相关专业培训,并引导和鼓励开州人围绕“三大品牌”在外抱团或自主创业。
为保障外出劳动力合法权益,我区聘请5名法律顾问,帮助解决拖欠工资等具体问题83个,涉及金额3000万余元,并广泛宣传报道50余个在外务工、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案例,激发外出务工热情。
“开州区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在外务工、经商、办企业的能人带动身边亲朋好友特别是贫困户外出务工,并利用民间力量带动贫困户‘打捆’外出务工创业,稳步提升了贫困户整体就业质量。”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文图由开州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这首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力图做到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各行各业、高中低音的人来唱,都能够在每一个段落中找到自己最好的音域...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