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说行难。对于锚定一个区域发展的企业来说,其尤为关注的是: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理想状态就是,楼上楼下就是产业的上下游,左右厂房里面就是产业的左右岸。就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和产业链协作体系,这是成都提出建设产业功能区最基本的内容。
当然,不止于此。在成都的心目中,产业功能区建设,是优化空间布局和重塑经济地理的重要抓手,还是克服“大城市病”丛生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的治本之策。以“人城产”一体化发展的思维,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通过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 不仅要推动要素功能集成、产业协作配套,而且还要实现人城境业融合,不仅有赖于产业功能的集合,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改革,思维方式的转变。
哪一条,哪一个,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办到的,都是硬骨头,都是硬仗恶仗。
惟是艰难,更显意义之重大!
关键词:深化
4年8会,一次次聚集,一次次讨论,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再到具体行动,成都对于产业功能区的认识,走过一条深化和创新的实践探索之路。
我们不妨回头逐一梳理:
第一次会议,提出“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20字总体思路,系统对主导产业选择、功能形态定位、要素空间集聚、机制体制创新作出部署。
第二次会议,提出以“人城产”逻辑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营造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生活生态和政策生态。
第三次会议,提出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转型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现路径。
第四次会议,提出要切实解决认识局限和思维惯性,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区的理念,塑造未来城市新形态。
第五次会议,提出要着眼“治本”“转型”“提质”,进一步鲜明产业功能区建设导向,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第六次会议,提出要着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要素集聚和链环建设为重点,在若干细分领域、细分市场形成各自比较竞争优势。
第七次会议,提出要聚焦产业链创新链,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和高品质生活服务配套,科学规划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
第八次会议,提出要深化规律认识、把握趋势变化,加快形成利益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和开放共同体四个“共同体”,支撑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
由此可见,对产业功能区的认识在逐步深化细化明朗化。
深化,还在于整个产业功能区管理的顶层设计层面。
第八次会议上,实施产业功能区“调整一批、预警一批、新增一批、优化一批、赋能一批”机制正式“逗硬”:3个产业功能区“被黄牌预警”的同时,拟新增3个产业功能区:成都东部新区将布局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成都高新区将布局成都未来科技城、新津区将布局天府牧山数字新城。
会议同时透露了将谋划的第15个产业生态圈:碳中和产业生态圈。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3月第六次会议上,成都将原有的产业生态圈由17个调整为14个。
产业生态圈从17到14再到15,产业功能区新增3个。
这表明,未来的产业功能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优胜劣汰、以产出水平论英雄。这无疑将为整个产业功能区注入强大活力动力。
谁将胜出,分析此次新增的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聚焦的产业类型,不难看出,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精器械及医药、航空航天、量子科技、数字建造等,无一不是指向战略新兴产业——这也正是成都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夯实面向未来的城市战略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产业功能区建设,成都方兴未艾,豪情满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妍妍)2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根据科技创新年度工作安排,结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