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科创板频频亮相。3月3日,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米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市锣,这是成都第6家科创板挂牌上市企业。
时针回拨。从去年4月26日的“成都先导”开始,不到一年时间内,成都高新区4家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占目前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半数以上。
背后有何逻辑?未来怎样发力?□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肖莹佩
引
引入金融活水,激发科创活力已集聚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1150余家
“2021年单签盈利最高的新股”“科创板史上单签盈利最高的股票”,极米科技上市的“火爆”,引发密集报道。
国际知名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极米科技以75.7万台的出货量蝉联中国投影机市场冠军,市场占有率突破18%,较前年同比增长近4个百分点。同时斩获了全年整机投影机市场(包括消费和商用市场)销售额年度冠军,这是国产品牌在全年销售额上首次超越国际品牌登顶。
这个成都高新区本土培养起来的科创型企业,7年多时间便成功上市,背后高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节点发生在2016年。
那时,已成立了3年的极米公司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备战电商促销节时,因现金流紧张,分两次申请到700万元的“科创贷”后,短短1年内实现扭亏为盈。
无独有偶。IPTV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成都卓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之初,也是借助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
许多中小型科创企业有着类似的遭遇。发展初期,科创企业往往研发投入高、风险大,而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资金回收慢,以致难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资金短板有时让一些科创企业眼睁睁看着机遇溜走。在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悦看来,扶持更多像极米、卓影一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是盈创动力平台建立的初衷。
从低成本的“园保贷”到纯信用的“新创贷”,从创业初期的“天使贷”再到解决拟上市企业转增股本纳税问题的“股改贷”,成都高新区正在持续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服务科技创业群体。目前,该区已集聚服务于科技型企业各成长周期的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1150余家。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和链条还在不断创新和延伸。
为使金融活水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都高新区定下了今年目标,明确提出将搭建创业投资联盟和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力争帮助80家以上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超过60亿元。
强
强化平台支撑,提升区域创新策源能力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5家
3月21日,国内首家登陆科创板的创新药企微芯生物迎来20周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先平专程从深圳赶往成都主持庆祝仪式。
作为出生于深圳的企业,微芯生物把20岁“生日宴”放在了成都,不仅因为已在此布局了两个关键项目,也意味着未来看好这里。“成都将是微芯生物最大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也会是员工最多的区域。”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14年初,成都微芯药业作为第一个生物医药重大项目引进成都高新区,落子新川创新科技园。其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即将全面竣工,将成为微芯生物国内最大的新型药物研发基地。
同属生物医药产业,成都高新区本土培育的两家企业——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先后在科创板上市。前者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鸣锣意味着新发展。2019年1月,成都先导正式搬迁至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苑东生物也在生物城成立硕德药业,抢滩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无人区。
在这两家企业看来,这里除了有更大的场地空间,还有优良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创新平台。“科创板企业,可以看作是区域科创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这种能力不是借来的,而是本土培育出来的。我们正在以产业功能区为抓手,加速集聚科创资源,以平台为支撑,强化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新川创新科技园,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EcoLabs能源创新中心合作的新经济场景创新实验平台于3月15日正式揭牌,将围绕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和能源技术三大领域助力创新项目孵化和企业落地。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与世界500强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共建的赛默飞联合创新实验室,已正式开放运营,将提供开放式的共享检测服务平台,助力项目研发落地。
在未来科技城,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合作的前沿科学中心及大科学装置、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室、国家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项目,筹建工作正快马加鞭……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实施“百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5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0家。
育
培育后备资源,加速“拥抱”科创板年内力争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8家
去年以来,全省多个企业争先恐后向科创板发起冲刺,加速“拥抱”科创板,其中来自成都高新区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有余。背后除企业自身欲通过上市谋求做大做强外,还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导和相关政策的精准助力。
“培育”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及这个词。“也就是首先要聚集。”他解释,科技型企业的集群式崛起并非单核的“孤岛”爆发,而带有极强的区域多元,多中心分布的效应。“就像一块科技苗圃,许多科技型企业在里面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供好的阳光、空气和雨水、土壤,让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成都高新区已在科创板上市的4家企业,正是这样成长起来,成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成都先导,DEL技术扎根全球第一梯队,是新药研发创新环节的细分“独角兽”;苑东生物走出了高端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进阶之路;纵横股份是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的头部企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固定翼无人机在移动平台上的精确全自主起降……
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逐渐壮大,科技型企业在成都高新区迎来集群式崛起。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科技型企业超过5万家。
成立于2016年的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3年缴纳税收过千万元,复合增长率高达98.9%。目前已开始筹备下一轮融资,为登陆科创板作准备。
华栖云之外,成都高新区还有大量科技型企业正在快速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区已建立起高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针对性提供相关服务——
其中,对初创型科技企业,重点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科创空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提供应用场景;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提供研发投入和科技金融支持;同时,研发支持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布局和投入,推动“高企规上化”“规上高企化”,培育一批“双五”企业和营收超30亿元高企。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列入全年重点工作,提出依托“金熊猫创新积分”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同时壮大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8家。
新闻推荐
《成都市臭氧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公开征求意见 臭氧污染红色预警学校可以停课
黄色预警预测IAQI(O3)大于150(中度污染),将持续3天及以上。橙色预警预测IAQI(O3)大于150(中度污染)将持续4天及以上;IAQI(O3)大于200(...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