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员全员参加培训
您听说过“无陪模式”吗?就是住院期间的陪护不再由家人承担,而是交给专业陪护。市民吴爷爷就成为了一位尝试无陪护理念的患者,既没有让老伴、子女多费力,又节省了请护工的费用,日均算下来陪护这块仅花费约30元。
在近年来的全新理念之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率先成立“医院陪护服务管理”项目组,并开始了新型患者陪护探索的道路。
30元一天 病人感叹“好节约”
73岁的吴爷爷因为肾结石问题,住进了市三医院泌尿外科。这一住院,让家人犯愁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年事已高还腿脚不便,怎么照顾?如果请护工,每天的费用约需200元,这对于本就经济不宽裕的一家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像吴爷爷一样的患者并非是少数——自身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并不需要全程“一对一”陪护,也无须家人时刻陪伴。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出的“无陪模式”应运而生,即由经过培训的陪护人员依据家属选择,提供不同等级的陪护项目。
“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模式。”在听过关于“无陪模式”的介绍后,吴爷爷的家人选择了298元的陪护项目,包含了住院期间的全程日间普通照护,由陪护人员提供例如检查预约、特殊检查陪检等服务。算下来,住院日均陪护的费用低至仅30元,极大程度地节约了花费成本。“节约钱是一方面,主要是一家人都放心,也不用随时往医院跑了。”吴爷爷家人说。
打造专业化队伍 创新方法提高陪护质量
“无陪模式”,仅仅是市三医院“医院陪护服务”项目的试点之一。
“越来越高的护工费用、参差不齐的陪护水平,这些既是患者家属面临的痛点,也是医院高质量管理的难点。”该院护理部主任陶岚说,创新提质的终极目的,在于解决患者、家属面临的困难。依据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战略中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的培训与管理的新理念,市三医院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引进了第三方护理员管理公司,并希望借助专业的护理培训和规范的管理,强化整个陪护队伍的能力,打造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医疗护理员队伍。
为实现对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打造,市三医院护理部牵头组建了“医院陪护服务管理”项目组,建章立制以保障对引进医疗护理员公司后续管理的高质推进。
全院220名陪护人员 全部接受严苛训练
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主要从事辅助护理工作。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有利于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按照省、市卫健委《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依据患者、家属的实际需求,市三医院制定了针对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与规范化的管理方案——工作前移至岗前,内容涵盖了医院文化、管理考核、疫情防控、防护知识、职业形象、沟通技巧、急救技能、操作技能等方面,成为了多维度共同推进的新培训体系。
“想要实现陪护人员的能力提升,教学队伍的能力尤为关键。”陶岚介绍称,为了支撑全套培训体系,医院同步成立了一支护理员培训导师队伍,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桌面推演”等新型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分时、分批、分层实现了全院220余名陪护人员的教学管理全覆盖。
而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核后,才能具备上岗为患者提供陪护服务的资格。也就是说,陪护人员自此告别“自由发挥”的时代。
多元陪护模式 为病人提供不同需求
教学,仅仅是陪护提升的一个方面。同时开展的,还有多元化的创新陪护模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实际需求。例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小组责任制陪护模式”、普外科“单病种陪护模式”、营养科“病种膳食特色服务”等等,实现专人专岗、专业陪护,进一步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
用实际感受说话,是对创新工作的最好点评——“你好,我要感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疗护理员团队,特别是官华英大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31床患者的家属,在其出院后的第一时间就致电市长热线,表达对护理员团队的谢意,“我姐姐卧床不起,还有300多斤,官大姐每天都会帮她翻身、擦洗,既细心又很专业,我们全家人真的非常感谢!”
而这位家属,仅仅是一个缩影。自“医院陪护服务管理项目”实行以来,医疗护理员团队已收获近40次各种形式的表扬。下一步,市三医院将持续强化医院陪护服务,用兼具专业和温度的服务,实现患者的最大化获益。
李诗敏 本报记者 邓晓洪 图片由市三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中国民航局网站3月25日消息,3月24日,民航局向国航CA438航班(加德满都至成都)发出熔断指令,暂停该航班运行2周。根据通报,3月14...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