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持续用力。在“十四五”期间,“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是成都规划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目标是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未来五年,成都人的“蓝天雪山幸福”如何兑现?近期,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紧锣密鼓实施一系列行动、发布一揽子举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亚飞
问计于民
邀市民代表为大气污染﹃把脉开方﹄
近日,成都一年一度的大气污染防治市民“面对面”座谈会举行,11名来自成都各行业的代表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各部门负责人围坐一起。
“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最终还得靠‘天帮忙’,成都有没有持续改善措施?”市人大代表方方直言不讳。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刘智介绍,成都实施了多样化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采取各类灵活举措,如对工业企业和工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差异化管理;着眼于预防,提前启动污染天气预警等。
自然保护工作者巫嘉伟提议:“如果把生物多样性的数据酌情加入到大数据,不仅能让环境监测更有成都特色,还能有助于留存成都本土物种。”
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天发关注机动车减排,“高污染排放的老旧车辆对空气质量影响大,建议一并把外地在蓉的老旧车纳入淘汰或限行管理。”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群众的“金点子”都将被充分吸收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工作计划中。
重拳出击
环境执法利剑高悬+科技治污加快推进
2月以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运用人工抽测、道路抓拍、遥感监测等多手段,对移动源污染进行严格督查。对柴油车、黑烟车等排放超标的车辆,在移交至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同时,利用各类公众平台曝光警示。
向各类污染源开刀,“十三五”期间,成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共9016件,处罚金额4.96亿元。
一边是执法的利剑高悬,一边是科技创新的赋能。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谈到,“我们面临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及其支撑的高碳重化工产业结构问题,因此,可再生能源替代、清洁技术创新等措施,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
3月19日,第三届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在蓉举行,多种环保“黑科技”亮相: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这是该项大赛首次走进西部,与成都环保科研水平提升、环保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张军表示,2020年,成都市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千亿规模,开展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实施重点工程536项,带动千亿元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积极构建生态环保产业圈,加快国家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等“五大工程”项目建设。
整合行动
大气污染防治最新作战路线图出炉
2020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优良率76.5%,对比基准年2015年,“十三五”时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增加38天,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张军谈到,生态环境保护其实是系统工程,也是动态过程,成都大气污染防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没有迈过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
“十四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把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把治理重心从末端治理过渡到源头治理上,聚焦矛盾突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四个方面。今年将实施协同降碳、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气六大方面共计50项举措,达到全年细颗粒物浓度≤4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达80%及以上。
每一项行动都有具体目标:成都将制定2021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力争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4%;建设智慧交通体系,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提高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45%;成都全市新取得土地项目原则上全面推进装配式建设方式,2021年全市房建工程项目装配率不低于40%。
新闻推荐
儿子将房子过户给前妻,母亲的永久居住权如何保障?成都首例居住权案开庭
儿子将房子过户给前妻,母亲的永久居住权如何保障?母亲为儿子婚姻大事着想,在约定自身享有永久居住权的前提下,将房屋赠与...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