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记忆中的“铁半城”

来源:成都商报 2021-02-21 02:44   https://www.yybnet.net/

1952年成都站(图/成都火车站)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图/成都火车站)1967年,为适应宝成铁路电气化需要,成都车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图/成都火车站)

铁半城的由来

说起“铁半城”,不得不从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的铁路建设说起。1950年,西南铁路工程局在重庆组建,并于当年6月15日开工建设成渝铁路,仅用了两年时间,便于1952年7月1日建成正式通车。成都火车站选址成都北面,这就是后来的火车北站。

1952年7月,随着宝成铁路的开工建设,成都的中心位置开始突显。从这时起,一座以北门为中心的铁路新城在广袤的农田中悄然动工。1957年新城建成后,重庆铁路管理局迁成都,入住人民北路和荷花池,更名为成都铁路管理局,10月正式成立成都铁路局。在此前后,西南铁路工程局也迁成都,入住沙湾的马家花园,后改名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由其剥离出来的第二勘测设计院则入住通锦桥。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正式开通,火车北站从此开启了枢纽意义。1956-1959年的这几年里,由全国四面八方调来的铁路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携带家眷陆续入住这座新城,给成都北门带来了勃勃生机。

对铁半城的认知,当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上的铁半城在多数人眼里,是指从火车北站出来的荷花池到人民北路,再到西一环路往西的沙湾和通锦桥片区。当时这几个片区确实很有名气,二、三百栋仿苏式三层红砖瓦房在此位置上拔地而起,确实显得洋盘大气,与当时低矮灰暗的成都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广义上的铁半城更具名副其实的意义,它从北偏西这座新城开始一直往东延伸,经驷马桥、青龙场、八里庄、二仙桥,一直到上、下涧槽,这一线遍布铁字号单位并形成了几个片区的铁路生活圈。再加城内的金仙桥、北巷子、锣锅巷,草市街、酱园街、忠烈祠等不少街巷中还有一些铁路单位办公或部分职工安家,如当时的铁路中心医院就安置在市内平安桥的基督教会大院内,八宝街有铁道部物资处,铁路印刷厂在八宝街后面的王家塘,电务大修队在文武路等等。当时成都市的城区并不大,铁字号一进来,从北到西几乎把成都占了一半,于是铁半城就这样叫了起来。

再从人口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成都市人口约70来万,城区人口也就三、四十万,而当时铁路大单位少说也有三、四万职工,还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当时四口之家算人口少的,大多为五六口以上人家,甚至三代同堂十口以上人家也不在少数,从城区人口来看也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被人称之为铁半城。

俨然一个小世界

铁半城自成体系,俨然一个小世界。就拿人民北路西侧的铁路局大院来说吧,最初只有六十余栋铁路建筑,却涵盖了机关、铁路供应站、俱乐部、图书室、门诊部、防疫站、粮站、食堂、招待所、幼儿园、小学、中专(最初叫铁路工程学校,后改名铁路运输学校)和家属宿舍诸多内容。当时铁路局不仅有专业的体工队(当时铁路篮球队在省内外都非常有名,拥有“大老李”“菜板脑壳”一帮篮球明星),还有自己的文工团。另外,在局机关的后面建有灯光球场,在铁工校和铁中院内还各有一处环形跑道带足球场的运动场地。二局除了这些都有外,还在铁路新村供应站背后建有游泳池、在马家花园俱乐部旁建起了体育馆,这些都是比较现代的设施。

地方上也看好这些区域,适时地在周边建起了配套的新华书店、邮局、百货商场、水果店、食品店、酱园铺、药店、修车行、照相馆、菜市、国营食堂等。因此,在自己的大院内小到吃穿用,以及看戏、看比赛、瞧电影;大到孩子入托上学、医疗就诊,都不成问题。每栋宿舍楼里,不仅每两家人拥有一个共有厨房,每半头四户人家还拥有一个带抽水马桶的卫生间,生活不用出楼。区域内洗澡堂、理发店、打开水的锅炉房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自己的铁路供应车,成都买不到的东西可以从外面拉来,生活的方便程度,是地方许多单位无法比拟的。

成都市民给铁路职工取了个外号叫“铁路崴客”(指铁路上的都是“外来的客”),并编了一些打油诗来洗刷铁路职工:“铁路歪客勾子(屁股)翘,头上戴的是大盖帽。”“有钱的人,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手一捞,金手表;脚一提,华达呢;眼一眯,收音机。”打油诗虽为坊间戏言,但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到当时铁路职工的优越,就连民间大把适龄未婚女青年的择偶标准也瞄准了两大目标:要么是戴大盖帽的年轻军官,要么就是戴大盖帽的铁路职工。就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喜欢看列车员整队出行的样子,女列车员戴软边帽,穿双排扣列宁制服和布裙,个个英姿飒爽地走在队伍前面;男同志戴着大盖帽,穿呢子制服走在后边。他们从客运段派班室列队前往车站接车,沿路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铁路职工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连说话都形成了自己的圈子,自己的语言——铁路四川话,介于普通话与四川话之间,但又更接近四川话的一种方言,让人一听,就能分辨出你是铁路崴客来。

神仙过的日子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铁路的物质、文化生活相对丰富,福利也着实令人眼馋!因为铁路职工一年有两张免票,只要开上一张,一家人便可乘火车出行。我老家在杭州,隔一年父亲就会带我们回趟老家,很小时我就领略过长江与黄河,畅游过杭州西湖与苏州园林……这让从未坐过火车出过川的小朋友羡慕不已。

因为铁路的食堂很大,物资相对丰富,于是大多条件稍好的家庭都会选择在食堂搭伙。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端(买)饭。走进食堂扑面而来就是一股混杂着饭香、面香和菜香的混合味道,再看到十来盆菜肴,真会令你直吞口水。由于油大,食堂里连炒个莲花白都那么好吃,更不要说粉蒸肉和各式荤菜了。花上个几毛钱,饭一盆,两三个荤素兼搭的菜就可端回家了,够一家人饱餐一顿,而且还能吃得满嘴流油。早餐也很丰富,包子、花卷、馒头、油条、油糕、豆浆、稀饭应有尽有。铁路食堂馒头的那个香啊,令我至今不能忘怀。

在那个年代,这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周末更不会让我们寂寞,我们不是早早地到灯光球场占位置看球赛,就是去俱乐部看电影或表演。由于在这里混油了,我们经常会想办法混电影,有时趁人不注意就加塞进去或从工作人员背后溜进去;有时也叫里面的人把票递出来,假装是出来解了手再进去的;有时会讨好检票人,说上几句好话让他放我们进去;有时遇到检票人是熟人,打个招呼便直接进去了,总之方法多了去了。

那个年代时兴跳“蹦喳喳”,俱乐部辟有专门的舞池,一是要买票,二是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我们这些娃儿就只有爬窗户和扒门缝看的份了。这也是我们常干的一件事,说穿了就是去看美女和她们的舞姿。

有时我们也会到图书室去看书看报看人下棋。最有趣的就是看人下象棋了,两人对垒,旁边却围了一大群人,你一言我一句,不知道到底谁在下棋,也分不清水平高低。有时对垒双方没因输赢打起来,反倒是一帮帮腔的人斗了起来,不是我说你下得撇,就是你骂我棋臭,整得好不闹热,但就这样人们仍乐此不疲,每日照旧。

改革开放后,社会不断发展,航空、航运、公路运输各种交通工具与时俱进,打破了铁路独大的地位,铁路的优越感尽失,铁半城之说也渐渐被人遗忘,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周庆 作者系成都市作协会员,曾就职于中铁从事管理工作)

新闻推荐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满足市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生活在一座拥有高品质的教育、健康、文化、体育服务的城市,人人向往、人人期盼。广大市民群众这种最朴素的想法、最简单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记忆中的“铁半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