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口上千万且GDP总量达到万亿级以上的城市有18个,成都是其中之一。
每一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比如杭州要做电商之都,青岛做工业互联网之都,合肥要做世界的精密制造工厂。成都要在这些巨型城市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它的答案是:新经济。
中国具有文化原生能力的城市有三个,一是北京,二是上海,第三就是成都。
以上内容来自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两天前在成都的一次演讲。1月26日晚,NEW IN CITY 2021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在成都召开,吴晓波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成都新经济发展的一些判断。雨前顾问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中国有很多伟大的城市,但能够用眼睛发现它的魅力,用鼻子闻到它的味道,然后用舌尖品尝到它美味的城市,其实并不太多,成都是其中一个。
我们热爱一个城市,其实跟这个城市路有多宽、楼有多高,并没有太大关系,反而是居住在这里的一些有趣的人,背街小巷里的有趣场景和空间,值得去细细品味。
提到成都印象,我会想到宽窄巷子。成都的「宽」,可以通达天下,「窄」是生动的麻辣人生。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见非常发达的产业经济,也能见到具体生动的生命个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文明都集中在黄河流域。直到1400多年前,安史之乱以后,整个中国的产业经济由黄河向长江流域转移。当时史书上出现一个词叫「扬一益二」,「扬」是指扬州,「益」则是指成都,当时成都被称作益州,所以叫「扬一益二」。
1978年左右,成都的经济总量在中国排名15左右,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成都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增速第二的城市。成都的很多指标也很有意思,比如成都的机动车数量排在北京之后,是第二名;机场吞吐量也是全国第二;新经济总量指数全国第二。同时,成都是一座「吃货城市」,它的餐饮小店数量在全国排在第一。
这些数据背后,是过去几十年,具有两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成都不断跃进,越来越现代化的体现。今天,在北上广深杭苏等一些巨型城市的环绕之下,成都能获得这样的成绩,真的值得给它掌声。
去年年底我们曾做过一组数据,在中国,人口上千万且GDP总量达到万亿级以上的城市有18个,成都是其中之一。
欧洲人口过1000万的城市有三个,第一名莫斯科,第二名伊斯坦布尔,第三名伦敦。美国人口折半,第一名纽约,第二名旧金山。成都今天的人口有2200多万,按照这个体量,放眼全球,成都要找到一个对标体还是挺难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上述18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比如杭州要做电商之都,青岛做工业互联网之都,合肥要做世界的精密制造工厂。成都要在这些巨型城市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它的答案是:新经济。未来五到十年内,希望成都能成为中国明星城市发展的新样本,形成新的城市范式。
除了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外,成都在行政治理上也做了创新。比如成都在2017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现在恐怕也是唯一的一个。成都还有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这些建制在今天中国的省会城市中都是非常陌生的,充满了特色。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产业经济的新开始。在中长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短期的新冠疫情和全球贸易摩擦大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的产业机会和赛道,比如说科创。
自2018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产生以来,科创越来越成为中国产业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它直观体现在,不管从资本市场,还是国家规划、城市规划中都可以看到,硬核科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第二我们看到新电商发生了一个变化。现代人每天要花6个小时在手机上,电商打破了原有社交、支付、购物等壁垒,形成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今年我们将和成都锦江区的一家MCN机构合作,成立一个专门做财经内容的主播公司。成都对年轻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也有着很好的商业氛围,在新电商这个赛道上,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性。
第三,人均GDP超过1万美金,80后、90后成为中国新消费的主力以后,我们的国家自信升级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沉淀为消费自信。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国货买单,汉服等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商品市场和年轻人的喜欢,新国货开始崛起。
第四,随着注册制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和人民币资本会投入到新科创、新电商、新国货的市场中。在座有很多风投公司,我想他们也会在未来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景。
最后是新服务。新冠疫情出现后,我们每个人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未来的服务中,医疗、教育等会成为人们日常支出和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以上,新科创、新电商、新国货、新资本和新服务,构成了未来5年到10年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赛道。
巨型城市间竞争激烈,今天我们在成都举办新经济共享大会,在这些新型赛道的竞争中,成都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成都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有「虹吸效应」的城市。这里的人有生活,有职业,有恋爱,还可以创业,来后就都不想走了。而且巨型城市的「虹吸效应」会越来越大,过去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过这种景象。
第二,未来的竞争是人和文化的竞争,而成都是中国少有的具有文化原生能力的城市。中国具有这种能力的城市有三个,一是北京,二是上海,第三就是成都。两千多年的巴蜀文化,使成都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原生能力。而同时,成都在过去几年也一直是最受年轻人喜欢的、幸福感最高的城市。
第三,成都有着非常深厚的产业基础。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大量的重工业进入到长江的重要地区,使得过去几十年,成都在精密仪器、机械工业、电气工业等方面形成了很好的技术产业能力。
第四,成都具有「年轻」的城市特质。过去20年是消费互联网,从今往后将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未来,资本、技术、消费、场景将构成城市产业的全新面貌。年轻的人、年轻的产业、年轻的钱,和具有年轻心态的政府,是成都的城市特质,而这些特质将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潜力空间。
1400多年前,杜甫到成都避难,把蓉城当做第二故乡,在这里写下很多诗歌,其中一句叫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春节,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各种机会赛道面前,成都也将迎来焕然一新的光彩面貌。
整理丨康丹
来源丨雨前顾问
新闻推荐
成巴高速西平出口本报讯(龙科宇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烨文/图)近日,成巴高速公路新增西平互通立交养护专项工程完工。该高...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