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

来源:成都日报 2021-01-13 01:19   https://www.yybnet.net/

吴垠

在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中,成都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策源新高地等多项决策部署,是把创新作为城市战略转型的关键核心的系统谋划,也是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坚持以成都创造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创中心能级的高低预示着所在地区在世界分工体系中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成都建设的科创中心应关注这种分工和能级效应趋势,但不必以追赶者角色设定自己的科创分工地位。

从全球角度看,美国硅谷、英国剑桥、以色列特拉维夫等依托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集成世界顶级研发资源,逐步形成以科技成果输出为主的发展模式;纽约、东京、伦敦则将一流的科创活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动力,吸引跨国公司在当地布局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形成典型的汇聚型发展模式;而慕尼黑、新加坡,则立足完善的制造体系和优良的产业生态,高效率、高成功率地推进最新科技成果在当地实现产业化,打造成果转化型的“后向”发展模式。从国内看,京、庐、沪、深等城市已率先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配套了科创四大要素即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研发中心与平台、顶级高校。这些国家和地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的超过60%,并成为这些地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科创模式是无法简单复制的,成都建设科创中心不能走“寻常路”“跟随路”,必须坚持以成都创造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水平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深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联合开展重大科研活动,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避免科创同质化。增强“双城经济圈”开放创新能力,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机制,构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办好科技交流大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为核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并力争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超前布局量子互联网、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实现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技术重大突破。

科创项目制要充分发挥“国家队”和“民创团队”的各自优势。从科创“大项目”转向“强项目”并最终转向“新项目”。科创资源配置可以按黄金分割配置61.8%(或近似比例)的资源给国创,39.2%(或近似比例)给民创。这样利于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科创项目脱颖而出,内部挖潜科创项目是实现“双城经济圈”科创中心内生发展的关键。

要有容错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科创机制、治理、项目要看结果,但不能只看结果,表面上“失败”的项目也许孕育着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建设科创中心要建立容错机制,以及健全科创过程、技术到成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宽容的科创环境和严谨的科创机制设计,是破解科创困局,实现科创中心从平台发展期转为重大创新突破期的关键。

破解科创资金问题,开发科创贷等金融支持。如今国内外顶尖创新项目,在发展期都经历了多轮论证和金融支持。以创新到哪里,金融服务到哪里的思路,科创贷和科创绿色基金的推动作用是孵化科创新项目的必要手段。要相信金融市场、专家团队对科创生长点的敏锐嗅觉,体现市场机制对科创的决定性作用。

增强服务新发展格局核心动力

从“双城经济圈”现有科创发展格局看,还存在国家重大项目较少,科创链条不完整,高精尖项目孵化不够、产学研集成度不高等问题。短板存在正说明传统科创园区模式已经走到瓶颈期,所以建设“科创中心”需要更多改革创新与突围转型,以增强“双城经济圈”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动力。

围绕科创链布局产业链,形成创新极化效应。紧扣科技前沿、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着力增强成都创新策源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极核,把科创中心和未来科技城规划深度融合起来。未来科技城将建设成为创新人才、产业业态、城市场景协同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国际一流科技城。可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企业汇集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6G、网络信息等领域,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打造国际应用型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国际科教城。成都可以此平台聚焦拔尖创新的“突起点”,依托关键领域突围带动科创高质量发展。

提高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本地、实用、商用化水平。“双城经济圈”科创中心建设要注重发掘本地和周边城市群中垂直需求旺盛的应用部门,通过“重点突破”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和新兴技术优势融合,提高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本地化、实用化、商用化水平,形成良性的科创——产业循环路子,构建出以良好营商环境为支撑的产业创新链。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切实推动成都科创治理模式的革新。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支撑科创中心发展的城市硬件条件和综合治理水平;加紧落实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推动全球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打造开放型的优质创新生态环境。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兼容协同,将科创中心建成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科创智治城市中心。创新已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治理模式,必须走出堆积传统要素资源的发展模式,通过质量型科技创新赋能城市竞争力,通过协同创新拉升科创辐射面,通过尖端创新带动科创平台转型升级。

推动重大科创平台先行试点示范,构建创新合作网络,改革科创体制。促进企业、高校院所、创业资本、应用场景高效集成,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创新合作网络。扭转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立项轻应用、重发文轻转化”的激励导向,创新科研管理思路,把对科研人员和创新项目的管理考核方式转化为服务协同模式,进一步推动科创领域的思想解放,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和科研经费“包干与负面清单”等制度。切实尊重科研规律和人才的自主性,对于基础性、通用性、颠覆性的研究项目,应营造宽松的科创环境,更好地包容创新失败。

创建涵盖基础研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商业营销为一体的全能型科创组织机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都设有具备世界级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中起到主导和支撑作用。例如,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德国弗朗霍夫学会、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等,均在研发组织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模式和行之有效的科创项目运营措施。建设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引育高水平科技经纪组织,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综合服务平台,精准识别商业价值,在科技机构与应用企业之间搭建高水平的服务桥梁。

推行产学研服务体系质能化转变,提高科创人才的服务保障能力。注重提升高知识高技能人口的比例。做大科创人才的基础,是要引进科创领军人物。没有科创人才厚实的金字塔底支撑,很难实现科创金字塔顶的尖端人才汇聚。可以通过“双创圈”(科创+创业)强化青年人才的“双创”热情,形成庞大的科创人才库储备,以科创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增强科创+创业的市场适应力,并最终引来科创领军者。

要把科创发展思路从“园区”向“街区”转变,推动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要落实以科创人才生活体验为先、以人才集聚带动产业繁荣的“街区型”“孵化型”科创发展新思路,以创新街区建设引领旧城改造、园区蝶变以及精准科创,重视培育以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数据服务、科技金融等为重点的高技术服务业,打造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探索建立科技政策异地共享机制,推动成渝协同出台科技人才招引政策,探索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互认、能出能进的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动出台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的政策措施;推动成渝两地外国人才资源和引智成果共享。另外,“创新街区”重在产业空间和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创新空间的自然交织,有助于在小尺度城市空间的微观层面将人、城、科、产融合落到实处,而重点则要激发科创中心对成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力。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

新闻推荐

大运十年,从深圳到成都 办赛营城 促城市有机更新

建设中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本报资料图片200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首次来到中国。2011年,大运会再次来到中国改...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