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绿道游玩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市民在青龙湖湿地公园享受草地阳光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街边小游园本报记者 马丁 摄
每个清晨或傍晚,前来青龙湖湿地公园散步休闲的居民格外多。“我儿子喜欢骑车,我喜欢慢跑。”家住附近的罗先生每个周末都会带儿子来玩。在父子俩身边,各路游人或结群慢跑或欢声笑语,一幅清波环绕、绿道穿行、鹭鸟翩翩的景象。青龙湖湿地公园被称为“成都绿肺”,也是锦城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个锦城绿道龙泉驿段,南起天鹅湖湿地,经玉石湿地,到达北面的青龙湖湿地公园,已经全面建成。一条绿道将三大湿地串联起来,一路上美景处处可见。随着大运会的临近,成都正在“换洗梳妆”,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绿环正在形成。
青山绿水 展示大美成都
即便是“运动菜鸟”,在青龙湖湿地公园跑步也不会觉得很累。市民可以一边奔跑一边赏景,跑完还可以到与青龙湖一路之隔的成都大学附近大快朵颐,也顺便可以亲眼见证大运会筹备的“成都速度”。在成都,像这样的网红人气“打卡”地还有很多,江滩公园、锦城湖公园、兴隆湖、白鹭湾湿地公园……年轻人骑着单车穿梭徜徉在绿道中,父母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情侣们铺开野餐布开始布置野餐场景,湖面上漂着五颜六色的皮划艇……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成都赋予了天府绿道更多的“生命”。跑步、骑行、健身、打网球、打篮球,参与者们在绿意盎然的天府绿道上放松身心,体验运动乐趣,感受大美公园城市魅力,畅享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活美学。
作为锦江水生态治理建设的重要项目,锦江公园闸坝正在进行改造,预计成都大运会前将全面完工。公园城市水闸全新亮相后,将为“夜游锦江”项目行船提供条件,届时将实现水上行船10公里。可以想象,每当暮色降临,华灯初上,乘船沿锦江而下,河道两岸呈现出“光影走廊”“熊猫爬塔”“东门码头”“花重锦官城”……一系列颇具天府文化元素的梦幻光影盛宴,将再现杜甫诗中“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繁荣景象。
城市改造 塑造新场景
不久前,家住锦江区成龙路街道水杉街的王先生有了踢球新去处——锦江区体育公园。拆除围墙、违建,增加开敞空间以及足球场、运动器械等,随着大运会的临近,这处成都最大的体育公园也焕然一新,成为越来越多市民运动健身的“打卡地”。在紧邻宽窄巷子的金河宾馆,拆墙透绿、增花筑景之后,让驻足的游客更能够在青砖矮墙边感受千年古城的韵味。武侯区将城市增绿、增加开敞空间的系统优化作为重点,全面梳理大运会场馆和赛事沿线“四场馆五线路一枢纽”区域,完成了包括原心族宾馆地块在内的49处点位的整治,打造公园城市“新空间”,服务大运会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武侯区还将体育赋能“金角银边”的思路融入“两拆一增”工作,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建设健身设施,比如打造出以肥猪市街小游园为代表的,塑造体绿结合的公园城市运动新场景……
在城市的“零碎空间”,将出现更多的“社区花园”,它们着重于社区园林景观设计和场景营建,通过小游园、微绿地建设,优化社区绿色空间形态,并植入法治宣传、运动健身、便民服务等社区功能,这样的“社区花园”大运会前将累计建成150个。以大运办赛谋城为契机,结合“两拆一增”工作,成都正通过规划、改造等多种措施增加开敞空间,让市民能够“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保护环境 你我共同努力
成都,正把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永续动能,规划建设绿色生产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和绿色供应链体系,开展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示范建设。作为成都大运会的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和绿色施工试点示范,项目部深入推进“五节一环保”,切实推行雾炮降尘、太阳能路灯、废钢筋做马凳筋、模板免开洞、基坑喷淋系统、屋顶喷淋等措施。在示范区里,生态修复与湖水蓄水同步进行——蓄水采取河湖分流、控源截污的方式;通过改良底质、补充微生物、增加浮游动物、种植水草、增加鱼类贝类和螺类等,建立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同样在这里,整体绿植景观效果也即将呈现。东安湖将为全世界呈现一湖碧水,示范区内的高大乔木也将会以枝繁叶茂、朝气蓬勃的姿态,尽显公园城市生态之美。
凤凰山体育公园项目,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环保标准,睿智勤劳的建设者们通过BIM建模,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实现了零切割、零焊接、零排放、零污染;ALC条板施工技术,使得施工速度达到普通砌块砌体的3倍;主要原料为高炉燃烧后的粉煤灰,实现了废物利用,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绿色人居 契合大运理念
正如国际大体联主席奥列格·马迪钦所言:“成都的发展理念是全球性的、国际化的,同时也是绿色的,这跟大运会的理念完全契合。”同样以东安湖体育公园为例,这里的“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已基本呈现。东安湖公园桃花堤以东,湖畔荷苑、桃李书屋、桃花堤、时空广场、青山绿水广场、百舸争流广场、水上运动中心、乘风破浪广场及大运广场等,不同点位将通过不同的景观主题展现体育精神、运动文化以及当地特色,届时将向全世界大学生运动员展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象。
以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成都的城市形态正在重塑、建构。如今,“开门见绿”的人居理想,在成都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城市里那些美丽宜居的绿色空间,正成为“城市之肺”“城市之肾”。绿色,铺就了成都幸福的底色;运动生活的新场景,正在这个大时代中与城市的生态发展理念和谐相融。本报记者 黄一可
新闻推荐
天府新区又多一座“网红桥”网友关心“猫猫沟有猫吗”扫码看视频,看“猫猫桥”长啥样。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