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山海经》的光影世界。
颛顼在《山海经》中多次被提及。
脱胎于山海神话的艺术展《鲸梦奇缘·神隐山海经》。
提到《山海经》,大家会不约而同想到其中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众多家喻户晓的神话最开始都现于《山海经》之中。除此以外,它还是一部集结了地理、历史、医学、民族等众多学科的文化巨著。《山海经》不成于一时一人,随着后世流变演绎,人们也赋予了它更多含义。如今,不少热门网络小说、影视剧,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捉妖记》等,其中不少人物、神怪的来源,皆出于《山海经》。
2020年岁末,脱胎于《山海经》神话,西南首个大型室内沉浸式光影艺术展《鲸梦奇缘·神隐山海经》在成都开幕。这是本次光影艺术展的首站,而将起航之地选在成都,不知与《山海经》本身与巴蜀的深厚渊源有无关系?
在研究学界,《山海经》与巴蜀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学者提出,《山海经》中所描绘的广阔山川地域的中心在巴蜀一带,《山海经》里的主要神话人物及神兽也多与巴蜀有关。也正是基于此,有人认为,《山海经》最主要的作者或许就是远古的巴蜀先祖。
成都平原被描述为“天地之中”
《山海经》内容庞杂、包罗万象,有人将它视为神怪传奇之书,有人以它为蓝本研究中国古代地理,也有人认为它其实是一本古代百科全书。但一言以蔽之,《山海经》最主要的性质,还是一部上古地理著作。只不过先民在记录时,顺带将此地山川、草木、风物、著名人物渊源一一记载,加以浪漫想象,形成了今天瑰丽的山海经神话世界。
传世《山海经》分《山经》《海经》,其中又分《南山经》《西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共18卷。如果将这些地理位置都标注出来,大致能形成一幅上古先民想象的世界地图,而这个世界的中心,也许就在今天的川渝一带。
大多观点认为,《山海经》中的地理范围极大,或许包括今天的中国、越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等地区。在这广阔的世界里,中国西南地区的篇幅重之又重。《海内经》4篇大体就以岷山为主要山脉绵延开去,以都广之野为中心,在对其山川、风俗的描述中,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巴蜀人的历史流变轨迹。其中写道“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海内经》)其中“黑水”被普遍认为是今天的金沙江。而“都广之野”,大约就是成都平原,被《山海经》描述为“天地之中”,可见其重要性。
《山海经》中的神话多与巴蜀有关
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土的一件超大规模的青铜神树震惊国内外,在神树的枝干上共站有9只青铜神鸟。众所周知,古蜀国信奉太阳,太阳神鸟的图腾从古至今光耀蜀地,三星堆、金沙均有出土文物为证,而这与《山海经》中的汤谷太阳神树几乎完全一致。
《山海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一处名为汤谷的地方有一株“扶桑树”,十个太阳就生活在此,太阳们轮流值班,一个太阳出去,一个太阳则回来,因而形成日升月沉。而太阳就是由“神鸟”载着出门。此番描述正与三星堆“青铜神树”所展示的一致。
在《山海经》中,西南地区仿佛是人间乐园,在“沃之国”,人们可以随意吃凤鸟的卵,有各样宝物,还有一种永远吃不完的神兽的肉。有“不死国”,人民都永恒不死。在被认为是成都平原的“都广之野”,草木不用播种栽植就能生长茂盛,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兽自由生长,凤鸟、鸾鸟都在这里歌舞。
《山海经》里出现的最主要的神话人物,黄帝、颛顼、伏羲,都与巴蜀地区有密切关联,其中更是直接写明了太皞伏羲氏为巴人先祖。而颛顼(zhuān xū)历来被蜀人认为是始祖神,颛顼是黄帝的曾孙,出生在古蜀国若水。在《山海经》中提到的次数多达17次,是《山海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神话人物。
也正是因为其与巴蜀地域的紧密关联,不少学者认为《山海经》或本就是巴蜀之人所作,或是迁移至巴蜀之地居住的楚人所作。因为只有作者本就是巴蜀人,才会将更多的目光投放在自己了解的地域范围内。
虽然《山海经》的整体研究还有不少争论,但巴蜀地域与其紧密的关联度几乎已是公认的事实。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新闻推荐
于隆现场剪影半蹲着腿,左手拿纸,右手拿剪刀,视线在前方侧坐着的游客身上和剪纸上来回转换,手里剪刀快速转动……一分钟后...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