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
我小时候住在成都君平街,一条不长却很热闹的小街,一头接着半边桥菜市,一头连着人民公园。
没上学的时候,我时常会跟着妈妈去半边桥买菜。我其实并不喜欢吵吵嚷嚷还有些臭烘烘的菜市,但是每次去,妈妈总会带着我吃上一碗肥肠粉加个冒节子。在那个物资不是那么充沛的年代,能下个馆子是让我非常欣喜的一件事,于是屁颠屁颠地跟着一路。家楼下正对面,有家小卖部。回家的时候,我还会再缠着妈妈买上一袋酸棱角或无花果,吃着甜甜酸酸的味儿喜滋滋地回家。
半边桥的岔路口是汪家拐,那时还有着一排青瓦房。在拐角处,有一个老婆婆在老房子的门口放了一张小木桌,一个筲箕里放着5分钱一串的大头菜和1角钱一串的豆腐皮,上面总是盖着一层白纱布,只有有人买上一串的时候,才能一睹真颜。我放学经过,每次都忍不住咽口水。
偶尔妈妈给了一两角零花钱,能够排在一样馋嘴的同学后面一样买上一串,看着老婆婆用一个不锈钢勺子淋上自制酱料,送到口里,辣中带甜,那心里的欢腾才是真正的小确幸。
那个时候,我刚去汪家拐小学读书,不过一二年级。
夏天的时候,学校门口会聚集好些骑着自行车、后面搭个泡沫箱子的小贩,里面装着各式冰棍。最贵的是牛奶味儿,一角一个。有一次,我大方地买了一个,与小伙伴一人舔一口,刚好遇上来接我放学的爸爸,笑得很无奈。
再大一些,五年级,学校修新楼,要分一部分学生去其他学校借读,于是,高年级的都去君平街中学借读了整整一学年。中学门口右手边,是一家老成都油茶铺,米黄色的糊糊加上酥脆的馓子,再撒点花椒面儿,成了大多数人的早餐,至今是我难以忘怀的味道。
放学的时候,中学门口聚集着更多小摊贩,有蛋烘糕、大头菜、蒸蒸糕,还有最爱的摊摊凉粉儿和海带丝。为什么叫摊摊凉粉儿?因为老板会在你手上铺一张油纸,然后再往上一筷子一筷子地夹,手能摊上多少,老板就给你夹多少。那时,这些小吃的价格已经卖到5角钱,总会眼巴巴地望着老板的筷子,每多夹一点点,心里就偷着乐一点点。
六年级,回到原来的校区,回到拐角处,那个花白头发拿着小勺子笑盈盈给小孩们淋着酱汁,还唠叨着“不能放多了,放多了要辣”的老婆婆不见了身影,那片青瓦房也不复存在了。
新闻推荐
青羊检察以“新体系”促办案高质效完善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机制
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检察院创新检察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机制,以“新体系”促进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