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如何“走出去”? 11月12日,2020年“金熊猫”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电影分论坛举行,业内著名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学者围绕“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策略与海外拓展”展开讨论。
电影,无疑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就传播力和影响力而言,电影更是一张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名片。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国内电影创作的崛起,应该怎么更好地让全世界观众接受?这是无数电影人在当下所思考的问题。
11月12日,2020年“金熊猫”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继续在成都举行,一场电影分论坛围绕“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策略与海外拓展”展开,解码主旋律电影如何“走出去”。论坛现场,业内著名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学者齐聚一堂,并从各自的角度,聊到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如何让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赢得更多认同。
寻求方法论让中国故事赢得国际认同
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能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作为《建军大业》《流浪地球》的出品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喇培康例举了当下海外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其次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海外票房接近2亿美元。而近几年上映的《流浪地球》,也取得了可观的海外票房。
“这些‘走出去’的电影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要讲精彩的中国故事,二是必须具有足够数量的商业元素,三是要有品牌影响力。你会发现,提到的影片都是由著名导演执导,还有卡司也都非常强大,这都是巨大的品牌。”当然,想要备齐以上三个要素也并非易事,但起码要具备第一个条件。“要把故事讲得有中国味道,符合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喇培康说。
说起目前正在上映的国产电影,最亮眼的莫过于《金刚川》了,而不久前上映的《八佰》,同样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作为这两部影片的制片人,演员梁静说,这两部影片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故事”。“我觉得其实在内容创作上,所有成功的电影只要人物立住了,就能让观众记住。这其实就是人性,任何一个有国界的地方,人性都是相同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渠道。”
而说到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著名编剧束焕谈到了两条路径,一是坚持类型化的表达,二则是遵循国际的表达方式,“譬如好莱坞的‘三段式结构’,相对来说它很僵化,但是它管用,是一个工业化的体系,能够达到有效的传播。要么我们用对方的规则来征服对方,或者参考宝莱坞,始终坚持类型化的表达。”同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著名学者饶曙光表示,坚持文化主体性的时候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不能太强调以我为主,更应坚持电影的国际通约性。”
打造国际化探索触达海外市场的方式
在论坛现场,电影《流浪地球》被反复提及,原因在于该电影不仅在国内收获了成功,也在海外市场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的魅力。作为该电影的制片人和总发行人,张苗在现场谈到了国产电影走进海外市场的一些故事。从《战狼2》开始,张苗和电影的主创团队开始在国外影院跑路演,并将这个模式持续到了《流浪地球》。
“我们要研究一套能够真正触达到海外市场的方式。而带着影片到海外跑路演,只是我举的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张苗想以此表达的是,无论对于他还是创作者而言,大家都共同在努力。“还有,中国市场的一些证明了有用的宣发方式,虽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人用或者用得很少,但我们愿意去尝试。所有这些举动都是尝试,没有尝试不会有成熟的方法论。”而在探索方法论的过程中,张苗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开始支持和热爱华语电影。
“《战狼2》和《流浪地球》的海外发行,我们坚持用了中文对白,辅以当地语言的字幕。这对北美市场是巨大冲击,有非常大的反馈。”张苗表示,中国电影要“走出去”,第一步就很不一样,“但是情况在改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新闻推荐
原创老艺术家九行快要临近寒冬,北方人不全都扎堆看银杏去了,要想知道北方中产白领的朋友圈有多默契,看看定位在不在阿那亚就...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