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这个名字里透着“巴适”的地方,是我去过的“外地”里最多的“外地”。
到了成都,火锅当然是必须打卡的。那是一个初冬的晚上,一个老成都常聚的火锅店,我们去的有些晚了,熙攘的大厅里已经没有座位,热情的小跑堂把我们引到厅外的阳光房,可能是因为没有空调,排了大约五六张桌子的房间里没有一桌客人,小跑堂有些抱歉的看看我,我却很欣喜,吃火锅能有这份安静和明朗,岂不是巴适的很吗,更令人欢喜的是,等我们点菜回来,小跑堂已经拢了一大盆炭火放在我们脚边,在那个初冬的晚上,那盆红亮亮的炭火,伴着沸腾的锅子,满足了我对于成都火锅的所有想象。
吃完火锅,我们晃着消食回去,好巧不巧天下起了小雪,迎着黄澄澄的街灯,在幽蓝的天空下,细细密密,飘飘洒洒,街道两旁的银杏树,明黄黄的叶子还是满满的,张扬着凋落前的美丽,在冷风细雪中飞舞、摇摆,有点忧伤又充满安宁,一瞬间,时间似乎在这里静止了,又仿佛长地到不了头。
转过街角,一缕清香在冷风中袭来,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满满的一板车的腊梅,一对父女在边上守着。竟然不知,腊梅也可以一枝枝卖的,而且这样子奢侈的摆在街头,大枝大枝的腊梅含苞欲放,醉人的冷香,醉人的蜡黄,让谁看见都忍不住要捧一枝回去,那个卖腊梅的小姑娘还用腊梅骨朵穿成手串带着手腕上,相映的花如黄玉,腕如皓雪,这样的一份玲珑心思,这样的梅香伴着细雪,在这个初冬的夜晚,醺到了我这个外乡人。
去了几次成都,看了几回春熙路上的人潮涌涌,见多了嗑着瓜子等火锅的排队长龙,更不用说茶馆里把着茶壶摆八卦,眯着眼睛掏耳朵的人们,轻松、悠闲、自在渗透了这个城市的灵魂,时间在这里经过,似乎也放慢了脚步,“这里慢”几乎是成都给予每个外来人的感受,自然地,我也和其他到过成都的人一样,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2020上半年,成都有着8298.63亿元的GDP总量,名列全国大陆地区前七强,在成都前面的正是被誉为姑苏天堂的苏州市,而浙江杭州排名其后,有着4500年厚重历史的天府之国,经济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GDP增速位于新一线城市之首,这样亮眼的榜单与这座城的“慢”似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个问题后来在西南财大培训时得到了答案。培训时一位有着驻法使馆公参任职经历的女教授,她的语言风格极具画面感,跟着她的声音我仿佛看到塞纳河上那座最美没有之一的亚历山大三世桥,桥上金色的雕塑,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她那自信的眼神,稍快的语速,愉悦的态度,配合着干净利落的手势,让我看到了另一面的成都,我的问题也随之释然。
成都,不止于“慢”,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交相辉映,淅淅沥沥麻将声中穿插着各种时代的星星火火,成就了这座城“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独特魅力。当然,一座城市可以让人辗转千里,不辞辛苦的再三往来,只有美食、颜值甚至文化,都是远远不够的……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想事,结在深深肠。
远乡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日不思量。
新闻推荐
第三届进博会上成都文旅宣传短片全场覆盖看到“中国·成都”,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独特的风光还是吃竹子的熊猫;是古朴的街...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