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街
青莲上街
1910年槐树街(摄影 威尔逊)
2006年双槐树街21号院(摄影 周筱华)
2001年,柿子巷杜自明医馆旧址(摄影 冯水木)
每一条街巷都是一座城的符号,记录着它的过往。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繁花似锦的公园城市,许多街道都以花草树木为名。这些地名记录了时光,街道和其对应的植物,也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魅力。
不算后来三圣乡那一大片“以树为名”的街道,比如香樟大道、榆钱街、樱花街、百日红中路、枫树街等等,成都过去那些以花草树木命名的街道,你都知道吗?
(据微成都)
1.神仙树
成都二环路南三段以南,有一个著名的片区——神仙树。改革开放后,这里新建了三条以“神仙树”为名的街道:神仙树北路、神仙树南路、神仙树西路。
之所以以“神仙树”为名,是因为民间传说这里曾经有一棵大树,树大中空、长期集有雨水,传闻吃了可以治病,所以叫做神仙树。虽然谁也没见过这棵树。
2.青莲上街
青莲上街与青莲下街相接,位于合江亭以东,南到南河,北到清安街。清代时期街内有一座观音堂,庙内塑观音菩萨坐于青色莲台之上,故而此街以“青莲”为名。
青莲上街城墙遗址,属于成都东城墙的一部分,始建于唐朝以前,明清时重建。
3.竹林巷
竹林巷位于红星路二段以西,北接桂王桥西街,南接和平街,本名金狮巷,因位于过去的子龙塘西侧,那里曾有一片竹林,故而又名竹林巷。
4.泡桐树街
泡桐树街位于实业街与支矶石街之间,原来是清代满城之中的仁里胡同,民国初年取消胡同的名称,因街内有一棵大泡桐树而得名泡桐树街。
5.柿子巷
柿子巷位于同仁路与金河路之间,是一条L形的街道,清朝时期人们称它为“永平胡同”,民国初年取消胡同的名称,因街内有一棵柿子树而改名“柿子巷”。虽然今天这棵柿子树已消失在了时光里,但这个名字却延续至今。
6.梨花街
梨花街是人民南路一段与大业路之间的一条小街,明代时,这里地处蜀王府外城东南,曾经栽有不少梨树,形成街道之前就定名为梨花街。到了清代,梨花街就只是街名,街上已见不到梨树了。
7.枣子巷
枣子巷位于西安中路到西一环之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一条乡村小道逐渐发展为街道,因为过去在西段的南侧有一片枣树林,所以定名为枣子巷。现在枣子巷是成都首条医养特色网红街,俨然一个中医文化“博物馆”。
8.拐枣树街
太升南路以东、玉沙路以南,有一条小街叫拐枣树街,因清代街北头的曹进士公馆内有一株百年拐枣树而得名。拐枣树是一种果树,果实很小,人们并不吃果实,而是吃它形状扭曲颜色红褐肉质肥厚的果柄。
9.槐树街
槐树街原来是清代满城中的槐树胡同,民国时期改名为槐树街,位于长顺街与同仁路之间,当年槐树胡同有过好多老槐树,还有一片槐树林,今天只剩下几株了,不过还有几棵高大老银杏树在。
10.干槐树街
干槐树街位于布后街东边,原来的街名叫布后街东段,清末因原来的三号院中有一棵干枯的老槐树,所以改名叫“干槐树街”。
11.双槐树街
双槐树街位于锦官驿片区,东接金泉街,西接水井街,过去这几条街组成了九眼桥进城的主要通道。双槐树街因清代街北有两株大槐树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一棵大槐树。2006年,老槐树因虫蛀而死去,但这条街至今还可以见到好多比较老的槐树。
12.三槐树路
从新华大道入城,过了新华路大桥就是三槐树路,这条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新建东郊工业区的交通需要,对几条小街小巷进行改建和扩建之后形成的。据当地老人讲,过去街上有大户人家栽了三棵槐树,故而有三槐树之名。
13.倒桑树街
南门大桥以西、南河的两岸,有两条相邻的街道,西头的就是倒桑树街,它得名于过去街上确实存在的一棵倾斜得要倒下的桑树。
14.冻青树街
拐枣树街以南就是冻青树街。这条街南端是岳府街,清代著名将领岳钟琪故宅就在这里。岳府故宅后墙过去有一棵很大的冬青树,树木枝干伸过墙头直接荫盖着街面,所以这条街就叫做冻青树街。
(资料来源:袁庭栋《成都街巷志》、锦江城市管理)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成都9月11日电(记者余里)记者11日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大熊猫“雷雷”,谱系号:374,年龄约31岁,9月9日因癫痫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