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第三人为本文作者吴登元
上世纪70年代中,我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宣传队工作。我们师里共有二万七千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成都、重庆、上海和昆明的支边青年。他们所在的连队基本上都分布在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中。因此,物质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文化生活更是极其匮乏。所以,一年到头能够看上一场像模像样的文艺演出,那简直是一桩十分令人高兴的大事情,男女老少,个个喜笑颜开——那场面,简直同过年一般的热闹!
我们的演出一般下到营部或团部,那里往往是一个中心点,方圆几十公里内的人都翻山越岭的来看演出。有的时候,我们也下到边远的连队去,在连队里演出。
这张照片,就是我们一行人走近道穿山路去基层连队演出的途中拍摄的。中间第三人便是我,瘦瘦的,胸前挂着我的单簧管盒子,背后背着铺盖卷。带上铺盖是为了方便住宿,深山老林里是没有旅馆的,晚上演出完了之后,在连队安排的地方打开铺盖卷就休息了。第二天早上,收拾好行李再返回营部或团部,然后乘车去下一个单位。
其实当时的演出条件还是相当艰苦的,东奔西跑也很劳累,只不过那时大家都年轻,挺得住,真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我们在基层演出的时候,每场都会安排两个半到三个小时的节目,加上受欢迎时的返场表演,时间就更长一些。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故观众能够多看一些节目,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这也是一种敬重之举,基层的员工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屯垦戍边”,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敬佩和尊重!
在那么多场演出中,有一场特殊的演出让我终身都难以忘怀。
那天,舞台装好了,我们正准备开演,谁知道天公不作美,忽然间下起了大雨。山中的雨变化无常,说来就来,而且越下越大。怎么办?台下几百名观众都在雨中等着,没有人离开,他们都盼着我们开幕啊!若改期,这些翻山越岭而来的观众肯定极度失望,我们的心也会不安的。因此,大家一致决定:演!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立即找来许多的雨伞,帮助乐队的人遮盖好乐器和曲谱,保证我们能够顺利的演奏。在音乐声中,在飘飞的大雨中,我们的演出开始了:歌队的人在雨中唱着歌,舞队的人在雨中跳起了舞……观众们在雨中热烈地鼓着掌,欢呼着,高兴着,快乐着。我们也十分兴奋的高兴着,快乐着——那真是一场动心动情的演出啊!
几十年过去了,看着相册中保留的这张有些泛黄的老照片,不由让我想起了那段让人终生难忘的青春岁月!心中不觉又激动起来,生了感慨!
(吴登元)
新闻推荐
成都出台新举措加强住房租赁资金监管支付房租超三个月的应存入监管账户
根据《关于开展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的通知》,9月11日起新产生的租赁关系,承租人向住房租赁企业支付租金周期超过三个月的,住房...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