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五凤溪半边街。
五凤溪鸟瞰。
文/图 刁觉民
半边街是金堂五凤古镇的一条百年老街。它与另外四条古街构筑成一座“展翅之凤”的街景小镇:头、尾、躯、翼俨然天成。“一镇之雄”的王爷庙尊为凤头,挺拔笔直的金凤街、玉凤街贵为凤躯,分置两翼的青凤街、小凤街为凤翅,飘逸绵长的半边街就是美丽的凤尾。
俯瞰五条古街,亦情亦景,相辅相成,动静相宜。如果用“繁华”来形容金凤街和玉凤街,那么,青凤街和小凤街则仍保持着民风纯朴、恬静闲适的传统。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边街,当是最具市井文化和江湖气息的一方天地。
韵味悠长布局精巧
五凤镇白凤街,又名半边街,是五凤先民依山临崖而建的一条步行街,也是旧时西去成都的通衢大道。其街景,薄雾环绕,炊烟渐起;其建筑,背山面水,茅檐低下,宽处两边布列,窄处一排建房;其风格,有川西民居建筑,有前店后宅式的商铺,也有礼佛诵经的寺庙,还有共叙乡愁的会馆和传播洋教的教堂。一里余长的街道,各色人等,“五方杂处”,百业兴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半边街是五凤历史的缩影,是五凤溪的文化地标。因其布局精巧、古韵浓浓,充满市井气息,而先后被成都市列为特色街巷和“最美街道”。
走进半边街,犹如翻阅一段历史,码头人家的生活画卷由此打开。
从尚义广场入口处拾级而上,好似走进了一处历史长廊。老酒铺、小作坊、纯手工等店铺让人眼花缭乱,饰品制作的敲击声、揽客的吆喝声,伴随“石梯梯”的童谣,在穿梭的人流中此起彼伏。爬上六台五十五级石阶,眼前豁然开朗,登高所见,背倚白凤山下的川西式建筑蜿蜒曲折,沿山势延伸。临崖而建的客栈、酒肆、烟馆、饭店,居街邻排;五福楼、观音堂、福音堂“点缀”其间,曲径通幽。在逼仄的街面上,置货的老板、拉纤的船工、送货的挑夫与赶场的民众擦肩而过,来去匆匆。这条街不仅是老乡赶场、做生意、求神拜佛的地方,也是脚夫苦力生活、娱乐、消遣的去处。
来去之人,有的行色匆匆,有的临街经营,有的出入于布列有序的店铺中,也有的苦中作乐于勾栏瓦舍间;有的大摇大摆进出于五福楼、观音堂或江西馆,企图寻找快乐和归宿。他们将惆怅、辛酸丢在这里,也将快乐和希望寄托于此。这条长约460余米的街道,在狭小的古镇中显得格外漫长,留下久远的历史和无限的情趣,留下“江西馆美女如云,半边街闹倌满门”那韵味悠长的民谣。
古今辉映一派生机
每当夜幕降临,街内热闹非凡,脚夫苦力、贩夫走卒、乡间草民,蜂拥而至,穿梭其中。他们停下白天的忙碌,丢下满身的疲惫,寻找各自的乐趣:有的走进酒馆,来一碟小菜要一碗黄酒,伴随月光品味人生。也有的走入戏楼,在夜幕的掩护下消遣人生、乐不思归。
而五福楼前的一通保存至今的清代“重修栏杆”功德碑,碑上对联却记载着半边街别样的过往,碑文镌刻着张王李姓五凤先民共襄善举的故事。
“市近岩斜虚半□(面),路经石补赖同□(心)”。依山而建的整条街区就势而起,三十余米的悬崖下黄水河溪水蜿蜒向东,半崖上的碎石栈道曲折向西,衬托出整个建筑的险峻与雄伟。白墙黛瓦的四合院、飞檐翘角的风火墙、高耸入云的福音堂,以及前店后院与宅、厅、阁相结合的商铺,在青山绿水间,在夕阳的晖映下熠熠生辉,构筑成一幅着墨淡雅的“富春山居图”。
半边街犹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是一方人的记忆,是城市变迁与小镇古韵的见证。
那年遇见,一直怀念。再次走进半边街,几分留恋几度繁华,昔日的格局和古韵依然。返璞归真的“抱朴上舍”,内外兼修的“德门仁里”,山中揽月的“半山美居”等建筑依山而起,三阶层级布局的院落,更显“半城嚷、半城媚”的精巧。十八个院落或蜿蜒曲折、或高低错落、或悠闲雅致。一字排开的“成都小吃”“谨庐客栈”“凤凰台”,替代了过去的酒肆饭馆,映入眼帘的是一院一景,别有洞天;一层一韵的“群诚半山”“隐院会所”“桔子红了”,在登高望远中,山水相融,相映成趣;而原有的“观音堂”“五福楼”换了新颜,树影婆娑,声声祈愿。
这是一幅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历史画卷。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半边街又是一派生机。凭栏俯视,廊桥飞歌,溪水潺潺。遥望天际,一轮弯月高悬,侧耳倾听,小窗阵阵雅韵,有诗云:古宅老铺老庭院,半边悬崖半边街。绵长飘逸似凤尾,高低错落如琴台。悠悠雅韵天然生,淳淳山风扑面来。诵罢耶稣拜观音,心静神闲慧目开。
新闻推荐
成都市殡仪馆火化车间主任龚睿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
在武汉驰援时的龚睿清爽的寸头、阳光的笑容,成都市殡仪馆火化车间主任、高级遗体火化师龚睿是一位十足的精神小伙,浑身散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