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达川市高级中学离休英语教师陶一兵①先生给我送来一份上海版《新民晚报》,有个版块载有一篇约2000字的文章,说民国年间名扬全球的上海24层楼的国际饭店——远东最高楼是四川达县人吴鼎昌融资与主持修建的。
我把这份报纸给史志界同仁传阅后,都认为吴鼎昌是个有出息的人。我又查阅了《民国政坛名流归宿》《战犯沉浮》等著作,发现吴鼎昌不但是位知名报人,还是毛泽东圈定的43名国民党战犯中的第十七号战犯。今天,我把吴鼎昌简说一下。
清光绪十年(1884),在绥定府衙任职十余年的主笔师爷吴赞廷(祖籍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家夫人生下一男孩,圆脸大眼,天庭丰满,深受赞廷夫妇喜爱。男孩取名鼎昌,入塾课读。1896年,吴赞廷卸职定居成都,12岁的吴鼎昌负笈成都尊经书院,学有所成,考取华阳县秀才。1903年获得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国参加清廷考试。曾蒙任山西省藩台(相当于省民政厅长)的族伯吴匡涛的举荐,得以跻身官场,历任大清银行②总行稽核局长,一度投靠袁世凯,出任天津造币厂厂长,发了横财,继任中国银行总裁,后因其所依附的“安福系”③失败退出政界。
1926年初,吴鼎昌与“安福系”分手之后,立志要办三件事:一是办一个大型金融机构,即其后的“四行”储蓄会,该储蓄会吸收存款最多时逾1亿元,挤垮了外国人在中国办的“万国储蓄会”和“中法储蓄会”;二是开一家现代化的大饭店,24层高的上海国际饭店就是他融通“四行储蓄会”的资金主持修建的;三是办一家像样的报纸。
吴鼎昌认为,当时有些报纸办得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滥拉政治关系,拿人家的津贴维持运行,政局一有波动就搁浅。尔时,他的留日同学胡政之经营的《国闻通讯》和《国闻周报》经费异常拮据,靠吴资助维系,前程黯然。“安福系”失势,其机关报《大公报》④举步维艰而停办。无独有偶,文坛名流张季鸾此时也闲居天津。这三个当年留日的老同学在天津相聚,均难耐寂寞,当他们看到双门紧闭的《大公报》报馆时,萌发了接办《大公报》的念头。于是由吴鼎昌出资5万元,不拉政治关系,不纳外股,用1万元盘购了《大公报》报馆,以胡政之原《国闻通讯杜》《国闻周刊》的班底和《大公报》的部分留守人员,加上张季鸾一支生花妙笔任总编辑,组成了新的《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复刊。
当《大公报》旧貌换新颜之时,正是国民革命军顺利进军湖北与吴佩孚部大战于汀泗桥时。9月2日出版的报纸头版头条便是吴鼎昌用“前溪”的笔名写的分析时局的《战卜》一文。该文称“战亦如是,不战亦如是;战胜亦如是,战败亦如是”,表明了他对时局不偏不倚的态度,标榜《大公报》复刊后“不党、不卖(国)、不私、不盲”的“大公”宗旨。
其实,要真正做到事事大公绝非易事,兼之吴、张、胡等人受其出身的局限,其作为难免不受阶级利益的影响,他们均善于观察政治气候,并力图利用《大公报》来实现其政治目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吴倾向蒋介石集团,赞赏上海大资产阶级的拥蒋反共主张,而对武汉地区高涨的工农运动予以诋毁。其后,在许多重大政治问题上,《大公报》对蒋介石政权采取“小骂大帮忙”的方式予以袒护。尤为突出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大公报》也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不过,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八年中,《大公报》对国民党内部一些腐化堕落的阴暗面有较多的披露和批驳。尤具有影响的是1938年,日本军国主义试图“诱降”中国,“和平”谣言满天飞,12月8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最低调的和战论》称:“我们以为政府即日即时应当明白向中外宣布,如日本不停止进攻南京,如日本占领了南京,则决计不接受调解,不议论和平。我们以为这绝不是高调,乃是维护国家独立最小限度之立场”“倘南京不幸被占,应明白拒绝名为调解实为屈服之一切议论”。文章最后指出,只要大家“不分党派,同心奋斗”“中国就永不亡,民族精神就不至衰落”。该社评一发表,弥漫于南京、武汉上空的和平谣言便不攻自破。对于抗战的前途,《大公报》始终充满胜利信心,反复强调中国的抗战是为正义而战:“中国的抗战是为打倒日本军阀,打倒其野心,打倒其反人道的兽行,而不是打倒日本国家与其人民。这一个伟大的抗战目的,不但救中国,并且救日本,不但利中国,并且利世界。我们只要坚守着这个大原则奋斗,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面对抗战开始后我方军事的严
重失利,南京沦陷前夕,《大公报》发表《置之死地而后生》社论,鼓励中国军民抗战到底。
《大公报》在业务上敢于与同行竞争,除争新闻之外争印得清楚,争印得错字少,争出报早,争发行量多。1941年5月15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将《大公报》评为1941年度最佳外国报纸。在这以前,在亚洲只有日本的《朝日新闻》获此殊荣。这天重庆新闻界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新华日报》也派代表参加了庆典活动。
如前所说,由于《大公报》对蒋介石政权“小骂大帮忙”,1932年夏,吴鼎昌通过张季鸾的引荐在庐山与蒋介石见面,为蒋所赏识。1936年,吴鼎昌辞去《大公报》社长职,任董事长,赴南京任国民政府“名流内阁”实业部长,并博得不少官衔。抗战时期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推行“战时农业增产”,有一定成效,为各省效法。
1945年春,吴鼎昌到重庆任国民政府文官长。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蒋介石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为了给内战争取时间,吴鼎昌向蒋介石献策,叫他表示“和平”姿态,邀请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家大计。他和蒋介石及其核心人物预料毛泽东不会到重庆来。如果不来,国民党、蒋介石等便借此大肆宣扬中共不愿谈和平;如果来了,蒋介石也可利用谈判期间抢先受降,调兵遣将准备内战。
蒋介石采纳了吴鼎昌的建议,便令吴起草了一份“寒电”,于1945年8月16日发往延安。结果毛泽东如期凛然飞抵重庆参加谈判,弄得蒋介石等人狼狈不已。
1945年5月,蒋介石任命吴为总统府秘书长。此时,吴鼎昌已察觉国民党气数将尽,想继续追随蒋介石,其下落堪忧;想甩手不干,又不敢,只得勉强应付。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蒋介石被迫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蒋介石为了沟通与李宗仁之间的关系,欲利用另一亲信吴忠信任总统府秘书长。在有次会议上,蒋介石作关于国民政府各机关应预做疏散准备的讲话。之后,吴鼎昌即行文各院、部传达蒋的这项意图,各院、部纷纷嚷嚷,蒋介石借此责备吴鼎昌扰乱步骤,影响民心。吴鼎昌又从侧面得知总统府秘书长要换人,蒋介石要抛弃他;再则,他看到蒋介石的“戡乱”战事一败涂地,军心涣散;金融混乱,币制失衡,物价飞涨,市面出现以物易物现象,百业萧条,民心惶惑,国民党反动派行将就木。吴鼎昌急忙提出辞职报告,不经批示,不办卸任移交手续,离开南京去香港作了寓公。
据有资料说,吴鼎昌的好友周作民、周治春于1949年底回归大陆,吴也有意北归。1950年中共方面曾派人去探视。是年8月23日,吴鼎昌病逝于香港,享年67岁。
《达州市志》为吴鼎昌立有简传。
注:
①陶一兵: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教会办的圣约翰大学读书,学英语。1949年参加“西南服务团”入川来达州工作,已故。
②大清银行:清末国家银行。1909年清政府改户部银行而设,资本增银1000万两,官商各半。总行设于北京,各省设分行。辛亥革命后停业清理。北洋政府财政部将其改组为“中国银行”。
③安福系:北洋皖系军阀操纵的官僚政客集团。1916年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控制北京政府。1918年皖系政客徐树铮、王揖唐等在北京城安福胡同成立俱乐部,贿买选票,成立国会,时称该集团为“安福系”,“国会”为“安福国会”。1920年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失败,“安福国会”随失败解散。1924年又拥立段祺瑞为临时政府执政。1926年段祺瑞倒台后安福系瓦解。
④大公报:近代中国有广泛影响的报纸。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敛之。1916年转让给王郅隆接办。1925年1月27日停刊。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以“不党、不卖(国)、不私、不盲”为旨趣。抗日战争前夕,华北局势紧张,增出上海版,后又开办香港版。抗战爆发后,两版分别移至汉口和桂林,最后迁往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上海、香港版相继复刊。重庆版至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接办,解放后停刊。天津版于解放后改为《进步日报》,1956年与上海版合并,迁北京出版,报道财政经济为主要内容。1966年9月10日终刊。香港版于1948年复刊后,继续出版。
新闻推荐
22日,《西望成都》播出第281期节目《何以为“漆”》。在位于成都一环路的成都漆器厂里,Craft+创始人程诗仪和设计师们拜访...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