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宗位博士正在利用胸腔镜做心脏手术
□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党建为引领,以“高、精、尖、优”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院工程,柔性引进人才,补齐人才短板,以党建促发展,实现了人才和建设的双促进、双提升。
仅仅3年时间,博士数量从39名增加到现在的123名!这样的增速,对任何一家副省级城市的医院来说都是惊人的。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惊人的人才聚集并不仅仅指博士数量的增长,这样有失公允,因为并非博士才被称之为人才。
再来看一组数据:近三年来,医院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由10余名增加到29名;现有硕士生710名,其中护理硕士由2人增加到24人,正高专家由48人增加到70人,副高专家由262人增加到320人,高端人才数量创下该院历史新高。
今年新冠肺炎的肆虐已经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代表先进技术的医疗人才是大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防护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聚英才,他们要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还要怎么做?今天是医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希望以市二医院为范本关注一下医疗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他们要做什么?
新发展理念下的“举旗、培优、增力”三大飞跃计划
用一个患者的故事可以化解宏观而生涩的医院计划。
有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果再不手术,等待他的将是死亡威胁。但这个病人恐惧传统的手术,若开刀,他也许将终身伴随一条长达25厘米左右的疤痕。于是他四处寻访能够让他不那么恐惧的手术方式。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满足了他的需求:该科主任肖宗位博士采用胸腔镜这种微创术式,仅在病人身上打了两个合起来才4厘米的小孔便完成了手术,让他摆脱了先心病带来的死亡威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胸腔镜手术方式,市二医院是不借助外援力量,在四川省内独自率先开展这种手术的医疗机构。
这种技术是肖宗位博士于2017年底从国内一家知名医院学回来的。他对记者说:“先进的技术和对疾病认知的前沿理论,永远是科室发展和医院发展的基石,因为最需要减少痛苦的病人会选择最先进的。”
这个小小的故事,其实道出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确定的“举旗、培优、增力”这三大飞跃计划的实质。该院党委书记徐荣华对记者说,“举旗”是一种政治站位,永远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两者从不矛盾;“培优”是医院的发展策略,培育或者孵化好的团队、好的科研技术,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群众;而“增力”则是前两者的逻辑延续,为医院的发展增加动力,让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举旗、培优、增力”三大飞跃计划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市二医院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在用脚投票的时代,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因此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人才发展战略,实施人才‘一号工程’。”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谦说。
他们在怎么做?
构建“三招”工作模式,人才找到温暖的“家”
今年6月,市二医院就人才引进组织过一场面试,硕士、博士来了1000余人。医院分成多个组进行面试,“场面很大,队伍很长,尽管那天很累,但心情一直很激动。”副院长张瑞林对记者说,那次面试就签下了12名博士和120多名硕士。
其实,市二医院对人才的引进,在前几年就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招聘,党委书记徐荣华都亲自带队参与,次次都不落下,对相中的良才他想方设法都要“挖”过来。因此从2017年底开始,该院的人才队伍不断得以充实,而这人才队伍充实的背后,则隐藏着创新人才机制,构建全新工作模式的“秘密武器”。
这个“秘密武器”,便是该院党委创造性提出的“三招”工作模式。
党委书记徐荣华告诉记者,“三招”的第一招即是“快招”,创新招聘机制:党委书记和院长礼贤下士,亲力亲为、即时答复、当场拍板、现场签约,快速将人才揽入怀中。第二招是“奇招”,创新用人机制:针对博士和高端人才落地障碍政策问题,医院采用“外聘专家”和“劳务派遣”等工作方式广纳人才。第三招是“妙招”,创新“增值”机制:赋予优秀博士代理科主任、代理中干职务平台,让他们感受价值惊喜;提高科研奖励标准让他们感受学术增值;个性化定制发展目标,让他们感受光明前景;量身定制国外一流学府和医院进修学习,让他们感受自由学术空间。
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市二医院中干博士学历有20人,医院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学科建设,500万元SCI奖励基金、200余万元安排20余人出国培训交流。
“医院的学术氛围被营造得分外浓烈,各个专业的人才都觉得在这里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他们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党委副书记、院长周谦说。
他们换来了什么?
医院品牌更亮,患者用脚踩下“投票器”
市二医院新成立了一个学科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主任叫黄晓波。在去年以前,他还是该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拥有博士学位的他擅长科研,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参与了该院申报的成都市重大专项,这项立足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社区防治项目叫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流行性病学研究及防治研究》。
黄晓波告诉记者,这项研究因为实用性、指导性非常强,所以持续了10多年时间,在2016年的时候还获得了四川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强化了医生的理论基础、掌握了更多疾病规律,让医生更加明白该如何配合患者去干预疾病,回到临床,又知道怎么更精准地治疗疾病。”
黄晓波代表的是人才的科研能力。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19年,市二医院发表的SCI文章就有37篇之多,位居成都市级医疗机构前列。他说,医院之所以重视人才,就是希望通过人才做更多科研,使医、教、研得到同步发展,最终“反哺”临床,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科研的进步之外,还有立竿见影的技术进步。肖宗位博士在市二医院工作了10多年,在2000年末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科室发展遭遇了瓶颈,“你所能做的,其他医院都能做,没有优势。”
于是他决心带领科室实现差异化发展。2013年,肖宗位前往北京安贞医院跟随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孙立忠做主动脉夹层的“孙氏手术”,这种手术方式让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由过去的30%大大降低。学成归来的肖宗位,使市二医院成为主动脉夹层这种凶险疾病能够成功独立急诊救治的少数医疗机构之一。
得到启迪的肖宗位在此之后又学习了胸腔镜技术,让先心病和瓣膜病的治疗成为微创。他告诉记者:“目前,主动脉夹层和胸腔镜技术都成为了我们科的优势项目,我对科室医生进行了培训,都掌握了这些技术,使我们有了很强的竞争力。”他说,该科有14名医生,其中博士就有5名,硕士有7名,“他们都是前景很好的人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我们在同行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
以上两个故事,仅仅是市二医院众多科室、众多专业中凸显出来的例子而已。正是在医院的人才战略引领下,该院拥有的省、市重点学(专)科分别由2016年的5个和9个,变成如今的9个和16个,学科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病人也因此用脚踩下了选择的“投票器”。
他们还将做什么?
协助人才完成梦想,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市二医院全科医疗科和老年病科副主任王宾友也是一名博士,在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他作为医院派出的第二批医疗队的队长,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了一个多月。他对记者说,在那里“患者那种渴求得到安全保护的眼神都会催促你竭尽全力去工作和学习。”从武汉回来后,他很快投入到临床工作中。他发现,全科医疗科和老年病科在科研方面还落后于医院很多科室,“我们正在积极去竞争医院的‘苗圃计划’,我们科不想落后啊!”
分管科教的副院长张瑞林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医院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今年底市二医院龙潭分院也计划投入使用,“所以我们需要引进和培养人才并充分发挥作用,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医院。”
所以在今年,市二医院有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活动办得轰轰烈烈:
该院完善了一个线上考试系统,每个月医院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都会通过APP进行一次考试,内容针对政策、专业技术、管理、安全等等,“考试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强化技能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发现人才,让那些隐藏在基层的人才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该院不断搭建平台,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比如今年4月28日和5月12日,市二医院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这意味着,平台的搭建使市二医院的专家们有机会参与高端学术课题的研究,从而使学术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该院不断开展院校合作,让人才有固定的历练阵地。前不久,市二医院与成都医学院共建医美学院,在成都市打造医美之都的背景下,一起培养医美人才。而此前,该院已与重庆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等高校紧密合作,加强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育培养。
张瑞林副院长对记者说,除了以上方式外,市二医院为了激发院内人才的潜力,还于今年5月起举办博(硕)士论坛,主要目的是现场解决各个专业人才在科研、教学以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助他们完成创造的梦想。
“医院党委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队伍的锻造都是不遗余力的,这必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市二医院党委书记徐荣华说,“人才是发展的基石,激发人才的创造激情,是我们打开医院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杨)日前,成都市金牛区五块石街道总工会积极推动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先后在成都西部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成都西南市...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