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在工程技术领域不断诞生新职业。图为燃料电池氢气瓶工程师冯存江(左)正在指导同事进行三型氢气瓶缠绕操作
冯存江(左)在生产车间设备前忙碌
同类生产线,全世界也不过3条。
将一块圆形的铝板放入专用冲压设备,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一个车用燃料电池氢气瓶的内胆就这样初步成形,并转入下一单元的加工……这是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铝板拉深制造生产线上的情景。当记者见到“燃料电池氢气瓶工程师”冯存江时,他正站在生产线旁和工友们进行技术交流。
近30道工序,每一道都了如指掌——
气瓶之“重” 每平方厘米承压350公斤
“抱歉,让你们久等了。”冯存江边疾步走着,边回头向记者打招呼,手中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作为副总工程师,他非常忙碌,常在各个车间转,微信步数常常过万。他说:“从一块铝板到最后的氢气瓶成品有近30道工序,每一道我都必须了如指掌。”冯存江每天的日常工作,除了例行检查,把关工程质量,他还要解决在产品交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市场的反馈意见带回车间,并及时整改落实。遇上订单繁多、工期紧张等情况,冯存江还会回到生产线上与工友们并肩作战。
如果白天在厂区的办公室里找不到冯存江,多半可以在生产线上看见他的身影。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零件堆里摸爬的样子,实在很难让人把他和副总工程师这一身份联系在一起。“碳纤维像缠线团一样,一层一层均匀地缠绕在这个气瓶内胆上,使整个气瓶承压的强度达到35兆帕。”冯存江指着一旁向记者介绍道,也就是说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这样大的压力,把氢气压缩在瓶身里,只要搭载三个这样的氢气瓶,就足够一辆公交车不间断地行驶400公里。
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氢在通常条件下都是以气态形式存在,且易燃、易爆、易扩散,这就给车用燃料电池氢气瓶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长约1米的筒壁,按照传统工艺用铝管来加工,产品成形度不够好。为做好这样的“瓷器活”,冯存江和同事们在公司原有CNG钢板内胆拉深生产线的基础上,设计模具、反复研究加工工艺,不断试错。“我们的氢气瓶内胆采用铝板拉深成形工艺。相比铝管成形,板材成形的内胆可以省去底部封口的工序。产品内外表面也更光滑,内胆纤维之间紧密度更高,可以使产品疲劳性能大大提高。”
主导开发了钢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气瓶之“轻” 让卡车减重1吨左右
“从参加工作之初我就认定了技术这个职业方向。从设计图纸到做出符合标准的实物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在冯存江看来,压力容器制造的王国里,只要肯钻研,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秉持这样的信念,冯存江不断总结,摸索规律,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在去年获评了“成都工匠”。
作为一名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从天然气瓶到氢气瓶,技术在不断迭代,产业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冯存江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技术,工作之余还需要不断学习。冯存江自己买了许多书本,加班加点学习。书上的知识看不懂怎么办?他就把遇到的问题和书中知识互相对照着学习。“没有基础,就从头学起。”
凭着这股钻研的拼劲,过去的3年里冯存江与企业共同快速成长:主导开发的CNG拉深气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借助该生产线独创地研发出CNG内胆拉深技术,该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主导开发了钢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使用该气瓶的重卡整车减重1吨左右,受到重卡企业和用户热烈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参与了运气用大口径复合材料气瓶的开发,该产品的应用可以使汽车的运气量提高30%以上……
参加工作后,冯存江跟随公司先后在苏州、南通、成都工作。如果把公司比作一艘航行的大船,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十分称职的“好水手”。一艘大船,需要的是一群“好水手”,如今冯存江还担负起了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的责任:“工厂里不比办公室的冬暖夏凉,但能让人进步得更快,对实践操作也掌握得更清楚。”他说,自己最为看重的,是在工厂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手记
新职业折射产业发展新动能
“90后”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邹泽东从搭建区块链应用、编程实现,到参与区块链系统、产品的开发设计,对整体的区块链系统部署有着越来越丰富的经验。
成都银行科技支行的小微信贷员李思羽常常一早就到企业上门拜访,讲解贷款产品,沟通企业情况。客户营销、贷前调查、贷中审查、签约放款、贷后检查……完成一笔企业贷款,往往需要小微信贷员反复地沟通。
中印供应链基地建设中心总经理王瀚锋,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公司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终端用户协调整合,不断优化形成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网络,从而达到系统成本最优的管理方式。
位于武侯区的中国女鞋之都鞋都云仓,互联网营销师的直播销售为企业积累了生产经营的“经验”。通过与消费者的不断互动,公司完善鞋子的生产工序、材质等。电商直播也让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超千万元的销售额。
从天然气瓶到氢气瓶,技术在不断迭代,产业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冯存江为了提高技术,工作之余也在不断学习。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小微信贷员、供应链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育婴师、汽车美容师、调酒师……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后,已经公布了三批共38个新职业。此外,还有大量正在兴起或已初具规模的新职业尚未被收录。透过新职业看产业,一个新职业潮涌的时代,必然跳动着强有力的产业脉搏。
伴随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而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在成都不断涌现,有关工程技术工作、现代服务业领域中各大垂直业态所需的新职业也在逐步诞生。尤其是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以在线教育、直播带货、供应链管理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获得蓬勃发展,衍生出众多新职业,行业内的企业招聘需求也逆势上扬。这些新职业背后依托的新业态新模式、产业升级,也彰显出成都经济社会蓬勃的创新驱动力。
本报记者 程怡欣 摄影 张青青
新闻推荐
成都男子父亲病危,赶飞机时手机故障无法登机新疆志愿者:我的拿去 阿里天天正能量、封面新闻联合奖励志愿者王志国
成都男子父亲病危,赶飞机时手机故障无法登机阿里天天正能量、封面新闻联合奖励志愿者王志国新疆志愿者王志国(左)在乌鲁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