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成渝双城诗歌大展﹄第2辑》
□蒋登科
巴蜀文化在历史上的很长时期里是一体的,是对过去的四川地区文化的一种总称。巴文化与蜀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融,相互提升,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受关注的地域文化形态之一。重庆直辖之前,成都、重庆两地的诗人、作家来往非常密切,时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共同延续着巴蜀文化的文脉,也为过去的四川地区、现在的四川和重庆地区诗歌成为新时期以来新诗发展的核心地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重庆直辖,在行政上把四川和重庆分成了两个区域,但文化的血脉是难以割裂的,极端一点说,是无法割裂的。四川日报策划推出的“成渝双城诗歌大展”本方阵所选的20位诗人作品,成都重庆各占一半,是两地诗人又一次在媒体上集结。这个年龄段的两地诗人在人生历程中大多都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在他们刚刚写诗的时候,两地是一体的,甚至还在同城的大学里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诗歌问题。上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的繁荣,其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是参与者、见证者,他们的心目中基本上没有成都、重庆之分,都是四川诗人。这段经历,使他们成为成都、重庆诗歌交流和发展的重要纽带。直到今天,成都有重庆籍的诗人,重庆也有四川籍的诗人,在这20位诗人中,生活于重庆的刘清泉、唐政就来自四川,而生活于成都的李永才、喻言则来自重庆,他们都受到了巴蜀文化的影响,很难分清他们究竟是哪里的诗人。其实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分得太清楚,诗歌与地域、文化肯定有关,甚至与山水地理也有关,但诗歌所关注的不是行政区域,而是内心的体验,或者是人文精神的延续。文化和精神是内在的,地域划分是外在的。诗歌更倾向于向内的默思,诗人主要依靠内在的气质进行交流。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这个年龄段的诗人在数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艺术经验较为丰富,艺术影响较大,是当下两地诗歌艺术探索的中坚力量。虽然在这里露面的20位诗人只是众多优秀诗人的代表,但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重庆、成都的诗人们在诗歌艺术探索上的基本特色,既有巴文化的勇毅和刚烈,也有蜀文化的细腻和内敛。巴蜀文化滋养着千百年来的巴蜀诗人,外在的分隔无法左右文化内蕴的延续。在诗歌艺术的发展中,打通永远比阻断更有成效。
当然,巴文化、蜀文化肯定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情感内涵、表达方式等方面存着差异,但长期以来,两者的交流、借鉴、融合的态势非常明显。这些中年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正是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即使在重庆直辖之后,这种融合的态势也依然没有消减,《星星》诗刊组织编选的《四川百年新诗选》就关注了直辖之前的很多重庆诗人的作品,重庆、成都举行的许多诗歌活动也成为两地诗人相互交流的方式。
不得不承认,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可以为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让川渝文化的文脉再次打通,让川渝诗人的交流又一次密切起来。我相信,这种交流所带来的将是相互的促进与提升,对川渝地区的诗歌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老一辈诗人关于两城分隔的意识本身就很单薄,这些中年诗人虽然经历过分隔-融合的疼痛,但他们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保持着两地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我相信,更年轻的诗人们也一定会在双城文化的交流、碰撞之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营养和艺术收获。
新闻推荐
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冷静期侵害名誉权 《三十而已》中的法律问题民法典来支招
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从开播之初至今,已成为全民讨论话题,剧中三位女主角顾佳、王漫妮、钟晓芹的感情生活,也让...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