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也在热闹起来。猫眼统计数据显示:自7月20日电影院复工,成都影院一周票房超120万元。
市场加速回暖,消费数据变化最直观。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4.9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较一季度和前5月分别收窄5.5个和1.3个百分点,比全国少降3.9个百分点,全省消费市场持续回升。
□本报记者 陈碧红
“逛吃热”悄然来袭
8月4日10时许,成都宽窄巷子里挤满游客,或打卡拍照,或品尝美食,或看川剧。
临近中午,位于宽巷子的听香·花醉餐厅迎来当天第一波就餐高峰。2层楼、6个包间、24张散客桌,餐位坐满一半,4-5人的家庭式消费成主流。
“过去3周生意明显好转,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0余人次,营业额加速恢复到去年同期八成水平,这不仅是复工复产以来最好业绩,更是市场回暖的重要信号。”在餐厅所属公司总经理祁凌云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暑期旅游加速人气提升,带动餐饮消费。
祁凌云还有一个判断市场冷热的“秘密视角”——这条街上的生意和双流国际机场的客流变化成正比。数据证明了这个观点:仅7月26日,双流国际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自1月23日以来首次超过15万人次。“这说明大家愿意出来消费,这个步伐还会加快。”
宽巷子另一头,携程旅游门店工作人员也没闲着。“虽然不比去年,但生意还是好转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日均能接3笔旅游产品订单,其中,省内1-3日游最畅销。
宽窄巷子,作为四川旅游消费市场的窗口,同样也是多种消费业态的聚集地,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场动态的变化。
成都文旅宽窄巷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经理唐伟透露,仅7月6日至12日,街区游客量恢复至去年同期77.54%,消费量恢复至去年61.3%,消费金额环比上浮29.05%。自跨省旅游恢复开放后,人流量环比上浮25%。
临近楼宇办公场地和综合商业体的餐饮消费恢复得更快。成都柴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何知微说,得益于复工复产加快和各种消费政策举措出台,以公司职员为主力的餐饮等刚需消费更加稳定,目前柴门旗下成都各餐饮门店销售业绩全面恢复。
市场复苏冷热不均
美食店外再现排队就餐、商超百货促销活动连连……短短几个月,城市“烟火气”又回来了。但热闹之下,也有冷清。
位于成都“春盐商圈”的成都王府井百货,被视为代表成都消费实力的领跑者,疫情后受到的冲击也不小。成都王府井百货副总经理何佳静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商场总体销售业绩恢复到近八成,其中化妆品表现最好,其次是钟表和女装,男装恢复最慢,呈现冷热不均状态。
冷热不均现象除表现在品类差异外,区域不同,复苏程度也有所不同。
“同样是成都王府井百货,位于二环路的科华南路店,总体上明显好于春熙路店。”何佳静说,科华南路店侧重于面向社区消费,而位于中心城区的春熙路店更多瞄准的是游客消费,在疫情特殊背景下,贴近本地社区的百货门店消费流量反而冲击更小,也恢复得更快。
成都柴门餐饮也有同感。何知微透露,相较于太古里的柴门饭儿门店,位于二环路及二环路外的多家门店,销售业绩复苏进度表现得更好。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认为,尽管成都餐饮业复工复产率已达90%左右,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心城区以团宴为重点的大型中餐酒楼,面临着人均消费频次降低局面。“加上原材料紧张、到岗人员不足等问题,餐饮消费全面复苏压力不小。”
世邦魏理仕成都研究部主管林晴岚的担心也不少。“尽管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正加速释放,但电影院、KTV等体验业态作为疫后重建末端,优胜劣汰加速,催生行业重审未来发展方向及模式。”在她看来,基于当前人工成本增高、同质化竞争明显等因素,未来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复苏、消费者信心的重建均有待加强。
消费转型升级是关键
消费市场复苏,还有一大关键因素,即消费者。
记者随机对20名游客和市民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消费者对市场预期并未感到担心,但选择却更加理性甚至保守,消费方式上也有改变。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由于就业和收入的不稳定性,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习惯已被打破。特别是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力的群体,在房贷、车贷等压力下,不再盲目消费,同等价位下也更加追求产品质量和性价比。
商家对此最先感知。“鲍鱼海参这类高消费菜品都已陆续下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大众化的创新菜品。”祁凌云表示,餐厅一方面推出高性价比套餐,另一方面加快新菜品开发,吸引顾客。
柴门餐饮步子迈得更大。几天前,位于成都太古里的柴门饭儿推出“4D厨房”,受到消费者好评。“4D厨房”即“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4D管理方式,并欢迎消费者参观厨房操作。“通过优化内部管控,达到‘在降级中升级’目的,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品质。”何知微透露,今年内柴门餐饮在全国20家门店将全部完成“4D厨房”建设。
备战下半年消费市场,商圈和步行街抓紧升级。春熙路商圈通过创新推出以美食、美酒、音乐、鲜花和文创等业态为主的“春台市锦”项目,积极打造全时段消费场景;宽窄巷子抓紧业态调整,以期通过更多的跨界融合发展,加快聚人气、促消费。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需求端、供应端都发生变化,市场加速洗牌、优胜劣汰的趋势愈加明显。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渝阳表示,把消费能力转化为生产和创新能力,这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做好“内循环”的核心要义。他建议,在新消费环境下,一方面企业需要主动适应需求加快转型升级,做好升级的相关配套,为赢得未来市场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陈聪黄筱董小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2万名白衣天使勇赴荆楚,各地医务工作者同心聚力,化身对抗病...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