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登荣(武侯区)
当阳光变得火辣起来之后,空气里也开始吐露燥热的气息,不断刺激着万物的神经。漫山遍野的艾草,慢慢舒展开身姿,一天一个模样,不几天就蹦得有大半人高。油绿绿的躯干上,不时沁出一缕缕浓浓的药香味。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历书也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而当端午的盛典即将正式拉开帷幕时,艾草的香味也从山坡上,渐渐延伸到村庄,弥漫在千家万户的庭院中。
端午挂艾草,历史十分悠久。据《诗经》记载,艾草早在上古时,就作为最具神性的祭祀物品,受到人们的追捧。艾草之所以受重视,恐怕还在于它散发的香味,可以驱蚊蝇,祛湿毒吧。古时候,科学不发达,没有更多的药物为人们服务,发现这些功能后,艾草理所当然就成了人们的“宠儿”。端午节,是一年中盛夏的开始。气候处于阴阳际会,人类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古人以为这时节邪毒最盛,人容易中招。恰巧,这时的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正好成了这个季节的“克毒利器”。于是,一个奇特的风俗油然而生了,在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南宋诗人曾丰也在诗中记录了这种传统,“戏缠朱彩素,争带赤灵符。踏草仍悬艾,包菰更结庐。”看来,艾草作为辟邪祛毒之物,已经被大江南北广为采用。
端午悬挂艾草的习俗,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就这么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记得小时候,端午那天,家家户户就会派出一个小孩上山采摘艾草。为了让有限的艾草成为囊中之物,人们纷纷起早,来争夺大自然的馈赠。天边才露出鱼肚白,不少人家的门就“吱呀吱呀”地响起来,那天,在母亲一个劲的催促下,我慢腾腾地起了床,揉着惺忪的眼睛走出家门。当走到自家附近的马鞍山时,山上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心里明白,要在马鞍山上采摘到艾草,基本没有可能了。我只好往更远的田尔垭走去,然后攀上圆包山。跟着几个同龄人在山头上寻找了一遍,没有艾草的影子。没办法,只好继续往前走,终于在离家近十里外的张家湾,采摘到了一大束艾草。当气喘吁吁赶回家时,炊烟中已经飘散出菜油的香味,家家户户已经开始煮中午饭了。我赶紧把采摘的艾草挂上大门,一股浓烈的中药香味,渐渐弥漫在自家院子里。随着风的传播,家家户户的艾草味慢慢串联一起。村庄的上空,飘散着缕缕艾草的味道!
喝过雄黄酒,吃过午饭之后,下一个节目又正式粉墨登场了。家家户户赶紧烧上一大锅水,水里放进艾草浸泡。不一会,热气腾腾的水带着药香的味道在家中飞扬。家族成员陆陆续续地用艾草水,痛痛快快洗一个澡,一则祛除身上潜在的毒气,二是保证夏天不生疔疮。洗浴结束的小孩们,被大人们强迫在脸上、鼻子上,甚至身上抹上雄黄,说是可以五毒不侵,特别是不会遭到蛇咬。当这些议程完成以后,小孩们手中拿着一束艾草走出家门,不约而同来到集体的晒场上,开始捉猫猫、“斗鸡”等游戏,在艾草氤氲的氛围中,度过充满快乐的端午节!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端午假期探亲访友之余,通勤半径成为热聊话题之一。最新数据显示,深圳等一线城市上班族通勤半径短,西安通勤空间半径27公里。...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