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夏至前夕,成都以一座“后浪”城市的姿势,在世界城市体系的深海中丢出一颗试水炸弹——“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 年)”新鲜出炉。
“院士领衔”“对标国际”“系统性”“针对性”,这几个关键词,透露出这份“总报告”的分量,也折射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构建城市新坐标的雄心。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这份“总报告”立足对标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座国际化大都市。
“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名言,放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同样适用。当下成都借着理念上的“一小步”,试图精准迈出面向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一大步”。
突破,在全球领域寻找城市新坐标
如果从太空俯瞰地球,能看见中国地理版图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形似肚脐的绿色大坑,成都,就在那个大坑的底部。
然而,地理的高度与发展的高度相映成趣。短短三四年时间,成都完成了从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三级跳,在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全球城市分级中位列Beta+,完美构建了一个地理意义和发展意义上高度迥然不同的“坐标悖论”。
至此,成都的发展已经走到一个临界点,突围出去,将是城市发展的蓝海。成都,不缺突围的动力和底气,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中国“第四极”,绝对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而中国“第四极”的形成可望解决整个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具有很强的世界意义和战略影响。
无疑,这是成都提升能级的历史机遇,也是城市转型提质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四川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也“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参与合作竞争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 年)”就是这种头脑风暴下的“蛋”。
朱直君参与了这份“总报告”编撰的全过程。作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的他,十分兴奋地介绍了其间复杂与艰难的过程,2019年,成都用国际招标的方式,组织起由院士以及权威专家领衔的四个团队,完成了以伦敦、纽约、东京、上海为目标城市的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分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与梳理总结,提炼出各城市在都市圈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产业发展、形态控制与风貌保护、城市有机更新、新区规划建设、交通系统、城市与社区治理等8 大主题方面的典型特征,最终方形成“总报告”。
显然,这8个主题对当下成都规划建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特别是“都市圈发展”在8大主题中居首位引领,对成都唱好成渝“双城记”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向东,成都正在构造城市发展的最新参照系,描画城市发展的最新坐标图。
由此出发,成都“三步走”的步伐必将更坚实、更迅猛。
对标,探寻一个未来的“城市范本”
泰晤士河沿岸历史建筑保护与滨水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成都依托锦江绿道建设,规划启动的锦江“城市阳台”打造以及锦江、沱江沿线打造两两相照,纽约的开放式创新街区,给成都正在建设的创新空间体系以深刻启迪,东京的TOD建设,为成都的轨道交通连接和公共空间营造提供了一个城市范本,还有上海作为国际城市的包容度,也为成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更高标杆。
“规划先行”的时代语境中,对标先进城市和地区是做城市规划设计的常态。但像成都“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 年)”这样,对标的城市能级如此之高,涉及的领域如此之广,研究如此系统,针对性如此之强,还不多见。
朱直君特别提到报告中的一个细节,就是课题组对东京都市圈的研究。都市圈这个背景下,东京到底是在扩张,还是在萎缩,或者是保持不变,这对当下成都都市圈建设极为重要。东京课题组研究后发现,虽然日本人口近10年来持续萎缩,但东京都市圈人口仍在增加,东京人口也在不断增加。紧转02版
新闻推荐
20日凌晨,随着普速铁路电子客票系统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标志着普速铁路电子客票顺利实施,覆盖京广、京沪、京九、陇海等...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