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街道盛世御城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小朋友戴禁烟标志口罩。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今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公共场所禁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善政”。在控烟地方法规实施多年后,控烟效果究竟如何?我们离无烟环境有多远?
人口吸烟率降低 劝阻吸烟比例提升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近5年以来,北京市人口吸烟率从2014年的23.4%下降到2019年的20.3%,大约减少55万烟民。”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说,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这使控烟任务更加具体化。
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宣传烟草危害,长期坚持开展公共场所控烟和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全市共创建商场、图书馆、博物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无烟单位过千家。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也介绍,2019年最新调查显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进一步改善,“无烟具”场所、“无烟蒂”场所和“室内无吸烟室”场所分别为94.6%、89.6%和98.9%,场所内吸烟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对吸烟行为有人劝阻或执法”的场所比例从49.3%上升至54.5%。
公共场所控烟出现“新死角”
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作为控烟重点,公共场所禁烟的任务仍任重道远。记者在成都火车南站外广场发现,火车站里不能吸烟,但不少烟民都会在进站前吸烟,有一些烟民还随地乱扔烟头。
经营单位和吸烟者个人对控烟法规的尊重程度仍需加强。记者走访发现,在有顾客要求店家劝阻吸烟者时,部分经营者出于不想得罪吸烟客人等原因,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和稀泥”,加上控烟执法力度仍有限,导致对违法吸烟行为“有人举报、无人追究”,也让一些吸烟者更加肆无忌惮。
值得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居民公寓楼内的走廊、步行梯、电梯间等公共区域违法吸烟投诉明显增多。
张浩介绍,上海市休闲娱乐场所、餐饮场所等“重点区域”违规吸烟发生率仍然较高。另外,有19.8%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所在地100米范围内有烟草零售店。
需严格执法“让法律长出牙齿”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前夕,北京市疾控中心启动“无烟家庭”创建活动,所有居住地在北京的家庭均可通过“无烟家庭创建”微信小程序申报。北京市无烟家庭的标准包括:所有家庭成员不在家中任何室内区域吸烟;家庭成员如有吸烟者,其他成员有支持他戒烟的行动等数条。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邬亭亭说,国际上一般把吸烟指数大于400的叫重度吸烟患者,吸烟指数计算方法是每天吸烟的数量乘以吸烟年数,很多中老年人实际已经是重度吸烟患者,应到专门的戒烟门诊寻求帮助。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出台了地方性的控烟法规。不少受访者呼吁,对违法吸烟行为的执法惩处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强调相关单位的控烟主体责任,通过严格的执法“让法律长出牙齿”,有效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推动公共场所控烟落到实处。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 董小红 侠克 仇逸 鲍晓菁
(据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新闻推荐
那天和小姐妹相约晚餐,一顿胡吃海喝吃后胀到不行,于是到附近散步消食。走了一阵,由于喝了两大杯奶茶,突然内急,幸遇社区广场有...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