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批支撑项目在成都科学城启动

来源:成都日报 2020-05-21 02:04   https://www.yybnet.net/

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天府新区供图

昨日上午,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支撑项目在成都科学城正式启动,标志着四川省培育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积极进展。此次集中启动的6个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间天文、轨道交通等领域,主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由中科院相关院所和西南交通大学牵头建设。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任远出席启动仪式。

首批支撑项目有哪些?

6个项目启动 多项关键技术将实现突破

据悉,此次启动的6个项目中4个为国家科教基础设施项目,2个为拟申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分别是: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系统研究装置、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综合研究平台、山地灾害链综合实验模拟平台、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和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总投资超过14亿元。

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将建设最高试验速度达1500千米/小时的轨道交通系统综合试验平台,对相关领域交叉基础科学问题与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突破,全面推动和引领我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带动轨道交通高新材料的研发应用、磁浮列车重大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发展。

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系统研究装置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主要面向空间和天文科学领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战略需求,通过建设国际一流的空间望远镜系统研发平台,抢占全球空间颠覆性成像技术研发与应用先机,为我国加强空间对地实时监测能力、掌握信息资源自主权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新型柔性光学材料、轻型高性能薄膜镜头等高端产业发展。

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面向3到5米空间对地高分辨率观测的重大任务和学科发展需求,为空间微纳结构薄膜光学成像技术取得原创性突破提供必要的验证手段和实验平台。

西南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综合研究平台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聚焦天然化合物结构与功能关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等科学问题,构建天然药物发现及开发关键技术。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天然药物发现及开发能力、临床转化能力提升,满足天然来源药物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要求。

山地灾害链综合实验模拟平台预计2023年建成,将突破山地灾害链缺乏试验平台现状,建成世界首套大型山地灾害链室内模拟平台,推动灾害链减灾技术方法在减灾、应急及科研领域内的示范应用,对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将充分发挥“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作用,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前沿研究以及先进探测设备的研发。其将大为提高我国在伽马天文、多信使天文、超高能宇宙线物理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

为什么是成都科学城?

西部创新资源汇聚最快的科技创新高地

为什么第一批支撑项目在成都科学城启动?“作为成都科技创新的核心组成部分,成都科学城充分吸纳运用了成都丰富的科教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成都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成都市的积极支持下,成都科学城已成为西部地区知名度最高、创新资源汇聚最快、科研环境最优越的科技创新高地,在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打造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具备先发引领优势。

记者获悉,自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工作以来,以成都科学城所在的兴隆湖周边1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正聚焦航空航天、核能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空间天文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研究基地集群和若干功能性产业园区,形成建设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引擎。

目前,成都科学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汇聚中科院系统单位13家,是川渝地区中科院资源汇集度最多的区域;与农科院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科创资源形成聚集连片发展态势;落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4个,成都超算中心年内建成后将填补西部地区国家超算体系的布局空白;引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7个,初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体系。

未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成都科学城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发展需求,围绕创新链前端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抢占战略最前沿、竞争制高点,构建多维生态圈、价值转化场,集聚战略性稀缺性要素,激发创新策源核心动力,形成领军企业、创新成果、信息数据、新兴产业、区域共同体全方位融合互动的发展势能,成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创新极核、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平台。本报记者 吴怡霏

新闻推荐

成都市金融监管局:打造成渝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本报讯(记者刘庆华)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于出台了《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年)》(成府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批支撑项目在成都科学城启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