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院办案服务保障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近年来,成都法院借用企业管理中“供应链”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和不断完善“以群众为中心”和“以法官为中心”的“司法供应链”体系,目的就是要准确把握国家、社会、群众、当事人等社会多元主体的司法需求,补强现阶段司法供给短板,努力实现司法供给和司法需求的有效对接。
2020年是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是成都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决胜之年。成都法院将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和开展“管理提升年”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司法供应链”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司法办案和司法服务,为加快建设新时代全国一流法院不懈奋斗,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7年8月,成都中院在全国法院率先探索“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2019年下发以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三大中心”为核心的“司法供应链”管理实施意见,以提升司法管理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化、一体化、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在全市法院深入推进“三大中心”试运行,加快构建司法需求动态反馈体系、司法资源综合配置体系、司法流程标准管理体系、司法公共关系管理体系、司法服务保障智能体系、司法效能目标评价体系,全力重构优化法院内部运行机制,整体提升司法供给效能。
建立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即牢固树立办案质效底线思维,以供给合格、优质的“司法作品”为理念,深化审判执行办案监督管理转型。围绕“四位一体”抓办案要求,重构和再造司法办案流程管理制度,强化个案效率的刚性化、精细化监督管理,健全审判执行效率管理机制,推动案件审理周期缩减、效率提高;进一步细化、明确主体责任和权责边界,建立健全结案前文书质量过滤机制,完善结案后案件质量评查机制,有效保障案件审理质量;建立“两阶段、六维度”的问题分级转办机制,督促办案人员的审判权(执行权)规范行使和院庭长的监督管理权履职到位,确保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合格并力争优秀,确保每一个案件都不“带病出院、带病入库(归档)”。
建立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即建立综合性新型司法办案服务平台,深化“六位一体”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服务办案的全流程、全覆盖、全天候服务保障体系,构建“面对面”接件办件窗台、“心连心”服务沟通柜台、“手拉手”减负解纷前台、“实打实”缓解供需总台,实现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的提档升级,将法院诉服中心打造成为沟通服务当事人的连心桥、多元化解纠纷的桥头堡。
建立内外沟通协调中心,即全面加强司法信用、司法信誉管理,注重成都法院品牌形象塑造,整合统筹法院内外沟通协调资源,全面畅通上下级法院之间、法院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的对接协调机制,进一步拓宽与社会公众、代表委员、当事人、律师和新闻媒体的沟通平台,健全完善请示报告、联络接待、新闻宣传、网络理事等工作制度,建立内外互通、部门联动、全员覆盖的协调联动新局面,实现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事务协办、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互联互动,整体提升成都法院的公众形象和群众满意度。
2019年以来,成都法院再次率先探索开展司法改革规范化、项目化、可视化“三化”管理改革,全面建立改革研判论证、报批报备、督察通报和绩效考核工作制度,目前两级法院共计79个改革项目上账管理,12篇改革案例被上级法院司改办和省市改革办采用,涌现出“1+1+4R”生态修复机制、行政审判“141”流程管理再造系统、“网格陪执+e悬赏”和智慧陪审等特色亮点,“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和“天府智法院”荣获2019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优秀创新案例。本报记者 晨迪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张家华)5月14日上午,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预备会议举行。市人大常...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