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全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已全部复工。在成都2020年1000个重点项目中,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高精尖”项目打了头阵,相对于以往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而言,涉及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新基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成都推进稳产满产,下好“先手棋”的关键。
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不可能再用过去刺激经济增长的老办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危中寻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强力支撑,这也正是当下加快部署“新基建”的重要原因。
深化5G商业应用、培育智慧医疗、深耕数字文创……一直以来,成都对于新经济的培育可谓不遗余力,当此之时,更应快马加鞭,创新探索,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过往已经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而行。
重新调整后的产业功能区,让产业定位更精准;量身定制的政策帮扶,对企业助力更有效……新兴技术的良好发展势头没有动摇,产业升级的需求并未改变。事实证明,从政府到企业的一系列探索,不仅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更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也将迸发出强大成长潜力。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牢牢掌握战“疫”主动权,就要做到“该管的要管住,该放的要放活”。这也要求我们,要狠抓重大项目复工开工和包装策划,帮助有市场前景的龙头企业逆势发展,加强政策供给和场景供给,持续保持新经济领先发展优势和活跃度。穿越疫情,化危为机,当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不断释放,定能让经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繁忙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本报制图江蕊松疫情发生后,成都的亚蓉欧、重庆的渝新欧均克服疫情影响保持了稳定运行,为货物进...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