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工作的龚军安腊月二十五回家,至今还在等着上班的消息。没事可干,他下地种菜、拔草,站在院坝里看老丈人编竹筐……
疫情还在持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静待家中,“好好享受这样的乡村生活。”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于社区(乡村)传播疫情,目前形势严峻且情况不甚清楚,绝对不能忽视。
如紧靠湖北的重庆,据重庆市卫健委消息,目前新增病例中本地感染已经超过输入病例,并有进一步增加趋势。因此,在外防输入的同时,深入开展社区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红星新闻记者连日来在渝鄂交界的乡村采访发现,在渝东北片区,随着疫情发展,社区、乡村的防控已全面升级:日常的生活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一场生命攻防战正在上演。
新趋势下的疫情
重庆万州区龙驹镇宏福村,一座水泥桥连接村口与318国道。王兴桥和另外5个村民分三班倒值守村口,限制外人进村,也检查村里人外出。
做清洁工的王兴桥觉得肩上从未有过的“责任重大”,宏福村离湖北利川市边界仅10多公里,全村2900余人,有60多名湖北返乡人员。
↑2月1号上午,梁平区曲水镇的检查点。过了这个检查点,便是万州区分水镇。
王兴桥说,这些湖北返乡人员都在家中自行隔离,春节前几天,其他村民偶尔还和邻居串个门,聊几句。但最近几天,村里已经要求,所有村民不得上路,串门也被禁止。截至2月2日,宏福村尚未发现感染病例。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宏福村里的武汉返回人员,均在家隔离,该村也实施管制
在整个重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除了主城区,就是靠近湖北的东北部区县,这其中尤以万州为重。
万州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紧靠湖北恩施,可谓东出川渝的咽喉要道。除了自古以来的长江水道,318国道、348国道、沪蓉高速、恩广高速均交汇于此,连接川渝与湖北。
↑重庆万州各地,严控外地车辆。图为沪蓉高速万州出口
重庆公布的疫情数据,佐证了万州与湖北的紧密关系。官方通报,截至1月31日,万州区共排查湖北来万返万人员17147人,其中武汉返万人员9529人。
据重庆市卫健委消息,截至2月7日12时,重庆全市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15例,其中万州区累计确诊74例。这个数据远高于重庆靠近湖北的其他区县,仅次于重庆主城。不容忽视的是,万州仅有160余万常住人口。
重庆卫健委消息,目前新增病例中本地感染已经超过输入病例,并有进一步增加趋势。因此,在外防输入的同时,深入开展社区(乡村)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1月29日开始,渝东北多个区县开始在湖北边界劝返入渝车辆,紧接着是各区县在高速路、国道设卡劝返非本地车辆。
2月2日起,万州进一步强化举措,开始实施农村人车“不出户、不出院落、不出村组”,镇乡人车“不出楼栋、不出场镇、不出镇乡界”。除参与防疫等特殊车辆人员外,必要出行的应向社区或居委会报备,并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后方可临时通行。
同一天,巫山县城的交通管制,要求此前已进入的非渝籍车辆严禁上路,离开也需村居证明,当地车辆实行单双号限行。第二天,奉节境内所有加油站一律禁止向非奉节牌照车辆加油……
↑重庆万州各地,严控外地车辆。图为沪蓉高速巫山出口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表示,大疫时期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救治患者。2月4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夏沛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在新的疫情趋势下,深入开展社区防控,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对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被“隔离”的村庄
看着路上的车子越来越少,站在院坝里的龚军安心里反而更加踏实了。
龚军安家住万州区李河镇,紧靠318国道,房子旁边是一条岔路口,1月29日岔路口被堵上后,很多车子停到他家的院坝里。但这种现象,在2月2日以后几乎就没有了。
↑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通往村庄的小路被堵断。
龚军安原本计划1月24日中午团年,准备了三桌酒菜,但当天早上,他又挨着打电话推却了亲戚的上门团聚。团年买了4条鱼,至今缸里还养着两条。
正是这一天,龚军安感觉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在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有人传人的现象后,武汉宣布于1月23日上午10点开始封城。
↑重庆市万州区万州北站进站旅客进行体温测量
1月21日,万州区确诊2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从那天开始,村干部便骑着摩托车在村里来回广播,“不要出门,出门戴口罩”。龚军安在手机上刷着有关疫情的消息,还不知道疫情会发展得如此严峻。
1月30日那天中午,龚军安接到妻子的电话,得知妻子所在的餐饮店被派出所强制关门歇业,他驱车去城里接回妻子。心里踏实不少,妻子每天外出,又要在店里上班,有着很高的感染风险。
除了妻子,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和三个孩子,龚军安每天给孩子招呼“不要往外跑”,他说“得守住他们”。站在院坝里,10岁的小儿子问龚军安,“什么时候能去四川广元的爷爷家?”
他不知如何回答儿子,现在门口这条318国道上,已几无车辆通行,除了疫情防控宣传的广播,村子显得从未有过的安静。
↑国行318线梁平段路边等候的外地车辆
龚军安所知道的是,门口那条著名的318国道,是中国最长的国道,东西连接上海和西藏,在鄂渝边界,这条国道穿过高山深谷,将两地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这条路从它建成开通以来,第一次变得如此“落漠”。
焦急的等待
重庆奉节县大树镇的凌婆婆被困在了女儿家,74岁的她独居多年,春节前到奉节县城的女儿家过年,原计划初六返回,结果遇上了这场波及全国的疫情。
女儿家住久了不习惯,又放不下家里养的10只鸡和一只猫。离家前,她在鸡笼里放了10多碗玉米,并特意将家里的钥匙留下,请离家不远的妹妹帮忙照看。但如今,妹妹也只能待在家里。
外孙的车开不到乡下,她给老家的摩的师傅打电话,但这两天摩托车也不能出村了。她索性想,鸡饿死了就算了,“咱人还好好的。”
与凌婆婆相反的是,住在城里的朱先生如今被困在了村里。
↑朱先生回到农村的老家,老人还在收拾久未住过的房子和院落。受访者提图
随着疫情的严重,1月29日晚,朱先生和妻子、岳父、大舅哥等家人商量后,决定回到离奉节城区六七十公里的大树镇乡下老屋,“老屋在山沟里面,人少。”
尽管岳父家的几间土墙瓦房已有10多年未住过,但平时有过检修,也能将就一下。
1月30日早上,一大家子12口人,开着三辆车,带着被子等生活用品,浩浩荡荡地回乡。另外他还买了50斤米,够吃七八天的肉,以及便于储存的蔬菜。
↑重庆市万州区永辉超市内的佩戴口罩提醒
老屋周边杂草丛生,院坝和屋子布满灰尘,还没有生活用水。一家老小齐上阵,除草、扫地、抹灰、找水、买水管,“整到天黑才弄完”。
头天晚上因为劳累,睡得香,前两天带着小孩在附近的山头看一看,也比较新鲜。但新鲜劲一过,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就变成了,小孩儿耍手机,大人无事可做,除了大眼瞪小眼,就只有睡觉,但睡又睡不着。
附近还有几户邻居,见面都是一股热情劲儿,却互不串门。即使要聊上几句,都是各自站在家门口,基本靠吼。回去当天,去亲戚家要了一袋苕粉,“交货”的方式也显得格外特别,亲戚先将苕粉放在公路上,他再开车前去拿。
“今年情况特殊,就不请你进屋了哈。”亲戚站在二楼阳台热情招呼,两人隔得远远的,互相喊话,又忍不住笑。
口粮成为一个问题,掰着指头一算,蔬菜和肉最多还能撑三四天。好在得到邻居“救济”,送来萝卜、白菜等蔬菜。
“后来得知,不能去买吃的,村上会帮忙解决。”朱先生说,比起吃的来说,更让他犯愁的是没了烟,不抽难受,想抽又不好意思给村上添麻烦。
而一家人都在忧心的是,什么时候可以上班。他和两个妻舅都是做建筑行业的,自己在重庆主城有工地,两个妻舅平时在贵州的工地上。等着,耽搁工期,增加成本……
按下时间暂停键
同是奉节县大树镇的何长江春节前回到家里,陪着老人过了一个“大团圆”的春节,弟弟做鲜花批发生意,好多年春节没有回过家了。
在重庆做文化公司的何长江,把自己所知的疫情信息竭尽所能地科普给年过七旬的父母,也讲给村里其他老人。从“戴啥口罩哟,我们这个山沟沟头安全得很”,到每天呆在家里,连门都不出,这些老人也对这场疫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重庆万州各地严控外地车辆。
相对于村里人,何长江看得更加长远,也对这场疫情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春节期间,他就跟父母说,“过年少煮点,我们要省着吃。”
他说这场战“疫”,虽不会很快结束,但我们必将取得胜利。弟弟前些天准备返城开业,为马上到来的情人节做准备,做鲜花批发,情人节是最重要的旺季,往往一个节日的收益,就能抹平一年的开销。
他把焦急的弟弟劝了下来,目前看来,情人节的花是卖不出去了。年前预定的几个商家,已经先后给弟弟打来退单的电话。
↑重庆万州各地,严控外地车辆。图为沪蓉高速巫山出口
何长江时常和弟弟,以及开货车的堂兄坐在一起,内心里各有各的焦虑。他说自己手上还有4个项目,其中两个项目正在进行中,现在不得不停下来。
他和几个兄弟聊着这些话题,又互相宽慰,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对抗疫情的方式,就是静待家中,保护自己,也是一道抗疫的防线。
他给自己的兄弟打了个比方,前线防控与时间赛跑,我们现在在后方,就按下时间的暂停键,静静等待。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姚永忠 彭祥萍
摄影记者 王勤 陶轲
原标题:《渝鄂交界处,疫情下的乡村生活: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新闻推荐
探访每天600余吨物资从这里发出□本报记者罗向明红旗连锁超市门店天天大门敞开,为市民提供各类物资,这与其完善的物流...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