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思行 记者 刘冰玉)19日,成都中院召开全市法院办案工作推进会暨“管理提升年”主题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该院院长郭彦出席并讲话。会议通报,2019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48029件,审结403759件,同比分别上升13.5%、15.44%,结案率达到90.12%,为近年来最好成绩,法官人均结案305.18件。成都中院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测评位于全国前八,提前一年兑现了在全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上的庄严承诺。诉源治理已经上升为最高法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党委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的典型样本,纳入省委、市委全会决定。
郭彦强调,2020年,全市法院要以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加快建设新时代全国一流法院为目标,深入践行“忠诚、公正、廉洁”工作主题,继续坚持“务实、精进、卓越”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市委“创新提能年”部署开展“管理提升年”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四位一体”抓办案不动摇,深化“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不松劲,全面推进“三大中心”建设,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诉源治理,扎实抓好智慧法院建设,深入实施“卓越法官”培养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郭彦要求,要对标一流、跳起摸高,锲而不舍扎实抓好四件大事。全力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2.0建设,结合法院职能和岗位实际,抓好成都中院牵头的37项工作和参与的8项工作,务必取得更加突出的工作实效,争取到2022年三项核心指标有1项以上进入全国前五,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加快推进“衍生案件”治理和诉内解纷实效,用好用活用足现行法律的所有诉讼程序规定,重点激活休眠诉讼程序,合并运行非讼过滤机制和诉讼分层机制两个制度,实现诉讼内案件两次梯度性分流。充分发挥判后释明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减少非必要上诉等衍生情形。加强与行政裁决、行政调解、仲裁、公证、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的程序衔接,充分发挥“分流阀”作用。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抓住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增强工作主动性,在前沿技术应用研发、数据开放共享、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充分发挥好智慧法院建设服务保障支撑作用。深入实施“卓越法官”培养二期工程,构建高端人才格局,加快建设专家型、复合型、智慧型法官队伍,着力培养一批全国、全省审判业务专家。
新闻推荐
成都庙会、花会均在青羊宫举办。清末过年时儿童喜放鞭炮情景的年画。清末一家官员过年时“祭灶”的情景。老成都街边...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